2023-12-11 政治制度与变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朝代,其中宋朝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转型而十分引人注目。 赵宋时期因其充满争议的历史而成为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 总的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宋代以前和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的整体国家形态和社会面貌有很大不同。
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后宋的领土和国防、军事实力基本上并不比宋前更大,甚至还有很大的差距。 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为基本出发点,不难发现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呢? 前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史料和分析成果。 这些史料和分析结果也把北宋和南宋作为分水岭。 也可以说,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直接的分水岭。 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历史分水岭上,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颂的岳飞成为了连接两宋的桥梁,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赵宋时期断断续续的一个焦点。
在抗金战场连战连捷,准备“攻打黄龙,迎二圣归来”后,岳飞被杀。 赵松失去了抗金派最坚强的支柱。 与此同时,反金将领也深受打击。 韩世忠逃到西湖。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至此,失去了武力屏障的赵松,失去了进行大规模反击的基本能力。 女真人遭受岳飞等重兵集团的沉重打击后,漠北后防线出现了巨大的战略真空。 当女真人无法有效控制漠北时,比女真人更加野蛮和落后的蒙古旗彦军事集团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迅速崛起,统一了漠北,建立了蒙古帝国,后来由他的孙子建立忽必烈汗。 元朝灭了宋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类,是野蛮与文明的混合文化、混合制度。 如果弱小的宋朝没有加害岳飞,就不会有横贯欧亚的“黄祸”。 可以做一个类比。 正是岳飞的死,给铁木真留下了强大武士的历史和地理空间。 宋代以后,中华文明的影响基本上被特定的国家制度限制在东亚地区。 郑和下西洋是宋以后朝廷怯懦的必然产物。 这与强汉时期张骞、班超孤身西域的英雄事迹根本相同。 不同之处。 在宋代以后的社会土壤中,当局不遗余力地扼杀“岳飞、狄青、班超、张骞之芽”。
纵观中华文明史,统一状态占据主导地位。 赵宋是汉唐以来三百年以来第三个相对长期稳定的统一王朝。 在这些朝代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宋朝再次脱颖而出。 出于纯粹的安定团结追求,赵宋王朝不遗余力推行僵化保守的政治制度,以稳定国家机器的绝对统治权力。 同时,他们还极力加大对科举制度和文化导向的文化思想重视。 对世界的控制催生了宋儒新儒学,这是儒学的派生物。 宋代儒学虽然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创举产物,却改变了原有儒学的宗旨,形成了半宗教模式。 这正是赵、宋当局对士人阶层进行精神改造的契机。 控制工具。 由此可见,宋代“卫内卫外”的政治制度与汉唐“人文”的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 然而赵宋的这一“举措”恰恰为明清奠定了基础。 百年的政治基础,构成了两个朝代政治制度的根源。 有人引用非常详细的数据来讨论宋朝的经济(宋末财政收入一亿两白银)超过了明朝最繁荣的时期(明末白银四百万两) ,甚至超过了清朝最鼎盛的时期。 然而,宋朝的疆域却是中国各大王朝中领土面积最小的,也是武功最弱、挨打最多的,也是各大王朝中唯一放弃对西方控制权的。地区。 如果宋朝出现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现代中国可能会因为没有广阔的领土和深厚的国防而在历次战争中轻易被击败,进而沦为欧美殖民地。
在宋朝这个最特殊的转折时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英雄——岳飞。 可以说,“岳飞岳家军现象”并非宋朝的产物。 如果唐朝出现岳飞这样的天才,在唐朝主动防御、主动防御政策的支持下,必定会更加突出。 西域的战功必将扭转唐军与阿拉伯人在怛罗斯河之战中的惨败,改变这一中华文明已经开始萎缩的历史鸿沟。 岳飞的出生时间无法选择。 这就是“历史之神的安排”。 然而宋朝的政治却是赵匡胤之流选择的。 由于宋朝开国政治的重大选择,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也发生了改变。 很好的选择。
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赵、宋为什么要改变强大的汉唐一直以来积极进取的基本国策和进取的政治制度呢? 这与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身穿“黄袍”即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宋太祖本是后周五朝时期的将领。 周世宗柴荣刚去世时,得到了部下的支持(或者有胁迫的因素)。 他去征伐契丹的时候,就到了都城汴梁城外的陈桥。 他发动兵变,继位,取代了后周柴氏孤儿寡妇。 由于有不光彩的“篡位”经历,宋太祖非常害怕将军实际控制军队。 如果说“一杯酒放兵权”是赵匡胤为避免“黄袍”重演而采取的“消除隐患的措施”,“那么后来宋朝高度僵化的政治制度就是一个”宋太祖为了让后人不再面对下一个赵匡胤而设计的“制度保险”,用来彻底结束五朝十国武将频繁通过政变掌控政治的局面!
赵宋建国所特有的文武分立制度,必须追溯到中国历史上历代国家政治制度来分析其渊源。 西周的“封建制度”就是“分诸诸侯,自立诸侯国”。 这是武王联合伐纣、各地诸侯英雄瓜分地区利益的产物。 周朝已经有了现代联合国的雏形,这和后来的大战是完全不同的。 统一的王朝。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东亚超级大国。 可以说,周朝是“天下”,秦朝是“大国”。 秦始皇统一任官的郡县制取代了封建制,原来的封建诸侯王也被官员取代了。 但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秦末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天下各国”的光复战争。 项羽的分封和刘邦的分封(汉初有异姓王)都是“复辟同盟胜利果实”的必然产物,直到刘邦以仁义和权力屠杀英雄。 ,然后率领开国将领组成“白马之盟”,确立了异姓不能称王的国家制度,东亚超级大国的王权第一次稳定而长久地建立起来。 -术语方式。 华夏大地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思想丰富、人才辈出,自西周以来在“天下与王朝”的国家模式之间反复循环。 宋以前的五朝十国是另一个“天下舞台”。 为了结束唐末五朝地方藩镇的格局,宋初的君臣(主要是从赵普这个“只知道半知治天下的小儒”)开创了中央官员“知国”“知地方”等制度,下放财政、军事、行政等权力于地方领导人。 主要的实质性意义是文武分开。 这种开创性的文武分离决定了宋朝、岳飞和中华民族未来千年的命运。
“将军不在,天子之令不睬”出自《尚书》。 在军事斗争时期,将军的管辖范围涵盖财政和民政,既合理又传统。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隋唐,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影子。 在这个时代,很少有像岳飞这样明明立下丰功伟绩却无辜死去的英雄。 在宋朝,我们看到的是溃败的军队,尸首遍地的将领,奋发有为却全部战死的将领世家(杨将军),以及立下赫赫战功的统帅。却没有好下场(岳飞,之前被忠勇将军狄青嫉妒气死)! 宋代的整体社会制度和文化,盲目推崇平和治国的文人,以至于到了宋末理宗时期,就产生了一种文化怪物——“讲理的道士”。 ”。 他们视理财为聚集,守土者视为粗才,写文章者视为玩物丧气,关注政事者视为庸官。 在北方强敌频频内侵的情况下,没有国防保障的经济高度繁荣就会“把自己变成敌人养的肥猪”,甚至通过安抚外敌来控制自己的国防军官(西夏、辽、金)。 怂恿将领腐败,懈怠自己的国防军官,是宋金缔结《绍兴和约》,使南宋江南太平的根本原因。 秦桧当时的政策言论被称为“中国只有穿衣吃饭才能振兴”。 宋朝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巅峰。 宋代科学技术发达,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一些具有现代特色的经济萌芽确实正在涌现。 如果襄阳之战抵抗了蒙古人,历史会如何发展? 但赵宋皇帝如何能通过培养和压制武人讲道之风来挽救国家的灭亡呢?
中华民族在宋朝就失去了尚武精神吗? 这不,两宋之间,北方的很多山东起义军都勇猛善战。 他们屡屡击败金、蒙军队。 他们在几个政权之间半独立了近一百年。 然而,他们就像靖康时期的太行叛军石赫一样,面临着投降的诱惑,被肢解了。 屠刀并坦言“我是汉人,宁死不投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南宋末年,襄阳被蒙古围困多年,官军无法运粮进城。 张顺、张贵兄弟率领三千京胡民兵,誓死救援,全部阵亡。 宋朝的将领真的有那么懦弱和笨拙吗? 不必要。 宋代武官的选拔十分严格,《武林七书》广为传诵。 在“文武分立、崇文抑武”的体制下,他们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 宋军出征之前,皇帝必须远程控制军队的阵型。
然而,以国危为重、励精图治的岳飞却触犯了赵氏皇权的大忌——他建立了一支打遍天下无敌、威望极高的岳家军队。 将军若无敌,则名扬天下,但岳飞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赵宋地位低下的愚武士”。 他好学又懂礼貌,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报国的光棍士作为他的幕僚,但这恰恰得罪了赵氏。 对于家族皇权来说这是一个大忌,因为他们的皇位就是这样来的。 因此,王夫之说,岳飞之死最重要的原因是“结交士大夫”。 与一般人理解的不同,主张“还二帝”的是岳飞。 进入政治上层后,他的身边有很多智者(幕僚李若虚、薛弼、胡鸿秀等),岳飞既是当世大才,也早已识破了赵氏的政治智慧。绍兴和会前后,岳飞几乎从未提出过“北伐还帝构想”,岳飞追求人生的智慧和价值,走文武结合的路线。而他的大臣们则认为岳飞威胁到了赵宋的稳定,想要杀掉岳飞。“风波亭”其实和“一杯酒释兵权”是一样的,但赵构的手段却远非如此。比他的祖宗还要残忍。在冯波阁之前,是赵构进行了宋朝历史上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史称“忠心密谋,奸诈奸诈”。阴谋。”
“多此一举”并非出自秦桧之口,而实为“同赠赵匡胤一杯酒以释放兵权”!
文学和军事都是“国之大器”。 无论如何,它们应该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他们是一个民族健全人格的整体。 阉割任何一方面都会产生问题。 赵氏皇权发起的这种蔑视国家军人为“皇家警犬”的不良政治,使得赵宋十万百姓灭亡于外敌之手,投身于外敌之手,不可避免。海。 命运是无法逃脱的。 明朝的国家制度是仿照宋朝的,外敌灭亡是必然的路线。 戚继光晚年被贬而死,与岳飞的情况类似。 宋朝之后的三大朝代,都因宋朝重文化、重军事、轻政治的负面后果而未能恢复汉唐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清朝与元朝相似。 来自关外蛮族的尚武雄浑之风,注入到了对武臣过敏的中华民族的身体里。 扭转了“卫内卫外、崇文抑武”的邪恶政策,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和主权。 自主开发真是立功啊! 清朝和元朝初期,各族都文明化了,野蛮行为还没有消灭。 凶残的本性不断引发种族冲突。 大量的国力都花在了对中原汉人的控制上。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到中国周边地区是很困难的。 然而明朝却沿用了宋朝的国家制度,成为了第二个宋朝。 统一完成后,国家闭关锁国。 宋代以后,中华文明最终止步于东亚四国边境,未能传播到世界五大洲。
赵匡胤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