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

2023-12-15 政治制度与变革

1.选择题秦始皇建立的专制集权体制最重要的原则是()

 

   A。 “世间万物,无论大小,皆由上而定”

   B. “救民救民……以德服人”

   C。 “授法以官为师”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参考答案:A

  本题分析:专制集权的主要矛盾是地方和中央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限制地方权力,增加皇权。 B、C、D主要突出以德治国,实行仁政,不能体现集权原则。 A体现了“全靠上面”来增加皇权,所以选择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集权制度的最重要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2. 选择题 宋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是

   A.世界官方系统

   B、起诉制度

   C.九品中正系统

   D、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分析:我国古代的选才制度包括汉朝的科举制度,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度,隋唐实行的科举制度朝代。 科举制度建立后,历代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对错(13分) 政治文明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政治制度) 实现“文明”之道,真应该归功于西周王朝的创造。 ……西周政治明显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以“共主”为名的分权制……与一统君主的“割据制”格局明显不同秦朝以后。 因此,古圣人常称周秦为“天下大变”。

   ——王家藩《中国史通论》

  材料2?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发挥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 它主要建立在宗法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 因此,他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霞军,《中西方500年比较》

  材料3?……直到近百年前才出现新的变化。 …… 帝王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以及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联合的专政…… 伟大的现代而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分题一: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表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区别。 (7 分)

  分题二:明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材料三中的“帝王贵族专制政权被推翻”具体指的是什么? (4 分)

  分题三: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的历史走向。 (2分钟)

  参考答案:

  分题一: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 (3分) 差异:西周形成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形成了地方垂直管理体制,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4 分)

  分题1:措施:废除丞相,组阁,强化君主专制(2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分钟)

  分议题一: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丧失主权到民族独立。 (2分钟)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考察材料的阅读能力,考察政治制度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

  分题一:比较考察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差异。

  分题一:考察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和1911年辛亥革命的贡献。

  小题一:通过一组资料的变迁考察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的趋势。 回答这道题的两个方面就可以获得满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竹丝烟卖帝业,关河空祖居龙。骨灰不冷山东乱,刘湘没学。” 诗中提到的秦朝历史事件是

   A.变法,平定山东

   B.农民起义,刘翔不识字

   C.焚书埋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葬儒

  参考答案:C

  本题分析:“卖竹丝烟”指的是“焚书葬儒”; “刘湘”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本题难度:一般

  五、判断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91exam.org/91files/2016061019/ga4w3ruzs0k.jpg">

  图为太和殿,清代皇帝治国之地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91exam.org/91files/2016061019/dg4ivdew3cy.png">

  数字?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 10 号(右),

  从18世纪中叶至今,这里一直是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一)提取资料准确,中英文更符合史实。 (8分) 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白金汉宫整洁、威严,显示国王在君主立宪制下享有尊贵的地位; 唐宁街10号朴实无华,却是英国的行政中心,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总结与综合。 (4分) 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以看作是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可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实际影响等角度作延伸回答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例如,太和殿现在成为古迹供人们参观,反映了中国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为清朝皇帝治国的太和殿、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整洁大气,唐宁街10号朴实无华。 然后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和英国君主立宪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炼出建筑背后的政治特征,如皇权至上等。中国的权力,以及英国国王的统治和尊严。 还有总理的民主政治。 中英比较可引申为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实践影响等角度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标签:

  【】【】【】【】【】

  一、判断题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县以今长沙一带为中心,覆盖湖南大部。 县?

   A。 晚于琅琊县(今山东)

   B、下辖多个县、乡、村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汇报

   D.县令由县令任命,定期向皇帝汇报

   2.选择题。 适用于罗马统治下所有自由人的法律是什么?

   A) 公民法

   B. 习惯法

   C. 人民法

   D.“十二表法则”

   3、判断题 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宋代以前有三皇子坐论道的说法。 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但是站着跪着,这个变化说明了实质性的问题: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紧张局势加剧

   C.君臣矛盾不断激化

   D.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于皇帝

   4、综合问题选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魏征说:)现在要找人,必须审问他们的行为。 如果你知道它的优点,那就使用它。 ……乱世只求其才,不求其行。 和平时期,必须要有才干才可以任用。

   ——吴京《贞观正要》

   (1)根据材料,指出魏征所提倡的择官标准。 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 (4 分)

  材料二:以人(靠举荐)代替以法,法简而人重; 任法(依规)不任人,法繁而人轻。 法简而民重,其弊也,请注意公①,权必降; 老公想两全其美,权衡轻重,应该折中哪一个?

   ——苏轼《私试策问:人法并用》

   ① 请拨打公号电话:私下求官风潮盛行

   ②有为无为:不管有没有德,都可以做官

   (2)结合所学,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的“任人”和“任法”制度,指出“任法”制度的影响。 (8 分)

  材料三:官员必须参加考试以确定其资格。 无论官员是选举的还是任命的,都必须具备资格才能有效。 此法可破除盲目盲从、任用私人之弊。 ……我国人民公务员,一律考核合格,不能乱用。 ……没有科举制度,一群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当官,弊大于利。 政府这边是乱七八糟,老百姓这边是很反感的。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3,总结孙中山的选官方法。 从以上三种材料中选出适当的内容来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6 分)

   5.选择题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能继承纣王王位的人在先

   A.纣王最聪明的儿子

   B.纣王的宠儿

   C.周妃长子

   D.纣王的长子

  一、判断题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县以今长沙一带为中心,覆盖湖南大部。 县?

   A。 晚于琅琊县(今山东)

   B、下辖多个县、乡、村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汇报

   D.县令由县令任命,定期向皇帝汇报

  参考答案:B

  本题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适用于罗马统治下所有自由人的法律是什么?

   A) 公民法

   B. 习惯法

   C. 人民法

   D.“十二表法则”

  参考答案:C

  本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自由公民的法律是万民法,公民法只适合罗马民族使用。 不从这个角度描述项目BD。

  本题难度:难

   3、判断题 我国古代君臣关系:宋代以前有三皇子坐论道的说法。 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但是站着跪着,这个变化说明了实质性的问题: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紧张局势加剧

   C.君臣矛盾不断激化

   D.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于皇帝

  参考答案:D

  本题分析:有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问题选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魏征说:)现在要找人,必须审问他们的行为。 如果你知道它的优点,那就使用它。 ……乱世只求其才,不求其行。 和平时期,必须要有才干才可以任用。

   ——吴京《贞观正要》

   (1)根据材料,指出魏征所提倡的择官标准。 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 (4 分)

  材料二:以人(靠举荐)代替以法,法简而人重; 任法(依规)不任人,法繁而人轻。 法简而民重,其弊也,请注意公①,权必降; 老公想两全其美,权衡轻重,应该折中哪一个?

   ——苏轼《私试策问:人法并用》

   ① 请拨打公号电话:私下求官风潮盛行

   ②有为无为:不管有没有德,都可以做官

   (2)结合所学,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的“任人”和“任法”制度,指出“任法”制度的影响。 (8 分)

  材料三:官员必须参加考试以确定其资格。 无论官员是选举的还是任命的,都必须具备资格才能有效。 此法可破除盲目盲从、任用私人之弊。 ……我国人民公务员,一律考核合格,不能乱用。 ……没有科举制度,一群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当官,弊大于利。 政府这边是乱七八糟,老百姓这边是很反感的。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3,总结孙中山的选官方法。 从以上三种材料中选出适当的内容来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6 分)

  参考答案:(1)标准:德才兼备。 (2分钟)

  措施:发展科举制度,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2分钟)

  (2)机构:“任用”,如汉朝的检察院制度,三国、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 (各举一个例子,4分)

  影响力:克服人际关系的干扰,理性选拔人才; 扩大执政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4 分)

   (3) 方法:普遍考试制度。 (2分钟)

  参考:结合材料,观点清晰,逻辑清晰。 (4 分)

  第一层次:未选取上述材料,但列举孙中山史实供参考。 (0-2 分)

   2级:以上材料可以选择,但与孙中山的参考文献没有逻辑对应解释(2-3分)

  第三层次:能选取上述材料,并结合孙中山的参考进行有逻辑的解释。 (3-4分)

  例1:唐朝对官员的道德提出了要求。 孙中山参照唐朝的选拔标准,采用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民公仆,避免阻碍民主。

  例2:宋代探索建立合理的选官制度。 孙中山在宋代选官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试任用制度。 官员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正确处理历史主题的唯一秘诀。 通过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不难发现。

   (1)魏征说“德才兼备,方能任用”,所以“德才兼备,方能任用”。 所以,魏征选官的标准,实际上是德才兼备。 唐朝的选官措施,是为了答覆唐太宗对科举制度发展的贡献。 唐太宗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成为科举制度中的重要学科。

   (2)“任用”制度重视门第和血缘关系。 “任用”制度是按照公平的规则选拔人才。 可根据官方选拔任用系统的内容进行答辩。 资料显示,“任用”制度可以抵制民间求官风气,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从长远看,有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基础的扩大。 本题重点是通过“聘任”制度和“聘任法”制度,考查考生对教材史实的掌握程度。

   (三)“官吏大小,须考试以定其资格”。 孙中山的选官方法是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应试。 孙中山提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可以从“德”和“才”的提法来回答。 虽然孙中山参照的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但“科举”仍然是孙中山选官的重要法宝,科举制度仍然是孙中山选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森选择官员。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汉朝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选官办法;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911 年的革命?

  本题难度:难

   5.选择题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能继承纣王王位的人在先

   A.纣王最聪明的儿子

   B.纣王的宠儿

   C.周妃长子

   D.纣王的长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程度。 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是周王的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 所以选D选项。干扰项是C周妃子所生的长子。 不管其他妃子的儿子多大,就算他是长子,他也不是长子,无权继承皇位。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标签:

  【】【】【】【】【】

   1.选择题秦始皇建立的专制集权体制最重要的原则是()

   A。 “世间万物,无论大小,皆由上而定”

   B. “救民救民……以德服人”

   C。 “授法以官为师”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2. 选择题 宋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是

   A.世界官方系统

   B、起诉制度

   C.九品中正系统

   D、科举制度

   3.判断对错(13分) 政治文明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政治制度) 实现“文明”之道,真应该归功于西周王朝的创造。 ……西周政治明显带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以“共主”为名的分权制……与一统君主的“割据制”格局明显不同秦朝以后。 因此,古圣人常称周秦为“天下大变”。

   ——王家藩《中国史通论》

  材料2? 中国明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发挥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 它主要建立在宗法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 因此,他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霞军,《中西方500年比较》

  材料3?……直到近百年前才出现新的变化。 …… 帝王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以及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联合的专政…… 伟大的现代而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分题一: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表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区别。 (7 分)

  分题二:明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材料三中的“帝王贵族专制政权被推翻”具体指的是什么? (4 分)

  分题三: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的历史走向。 (2分钟)

   4、选择题“竹丝烟卖帝业,关河空祖居龙。骨灰不冷山东乱,刘湘没学。” 诗中提到的秦朝历史事件是

   A.变法,平定山东

   B.农民起义,刘翔不识字

   C.焚书埋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葬儒

  五、判断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91exam.org/91files/2016061019/ga4w3ruzs0k.jpg">

  图为太和殿,清代皇帝治国之地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91exam.org/91files/2016061019/dg4ivdew3cy.png">

  数字?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 10 号(右),

  从18世纪中叶至今,这里一直是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