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合建的月球科研站里航天员若生病她便像一位航天医神设计出令人敬畏的医学处置方案确保风险降至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一个月。地面上最关心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医仙”,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一直是航天员们的守护者,无论是在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组合体试验还是外场试验,她总能默默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在太空中,健康状况更是她的最大关注点。
尽管在任务前有着种种预防策略,但复杂的太空环境仍然可能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比如空间运动病、减压病和睡眠障碍等。而如果出现意外或人为损伤,也会影响到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历史上,如苏联先后出现过多名因疾病而提前返回的情况。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石从2016年开始修订了空间站工程中的疾病谱。她结合国内外经验,对上百种可能发生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分析,最终形成了包括4类90种疾病的升级版本。这份完备的地质医学资料,为设计医疗处置预案提供了坚实依据。
随后,石牵头制作了一本长达10万字的手册,这包含医学预案、药品使用指南以及详细的在轨医学处置程序。此手册不仅指导如何诊断和治疗,在关键时刻还能帮助遏制紧急情况,让航天员能够自救,并且保证其安全无虞。
2021年的某一天,在模拟验证试验舱内,一次心肺复苏训练突遇紧急情况:一名宇航员突然晕厥倒地。他同伴迅速行动,将他固定并进行必要的心脏按压和呼吸支持,同时呼叫同伴与地面取得联系。这套操作程序正是来自石设计的一部分,是23项精心编排好的在轨医学处置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没有真正的医疗人员也能有效处理紧急情况,因为在地面医监团队会给予即时建议。这样的机制不仅可以治愈一般疾病,还能减少应急返回的情况,从而降低整个任务失败的风险。此外,作为乘组医生兼职的人选,她始终保持着对每位宇航員健康状况的大力关注,“自己小小的小毛病都要忍耐,但是对于宇宙中的勇士们,我们必须将所有风险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