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豪背后的企业文化故事
在一片悠扬的诗词中,苏轼以他的才华和个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足迹。1057年,他随父亲参加科举考试,被文坛泰斗欧阳修和诗坛大将梅尧臣深深震撼。欧阳修赞誉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的大名迅速传遍京师,每有新作问世,都引起热议。
然而,当他正欲大展拳脚时,母亲病故的噩耗打断了他的旅程。他守丧完毕后,再次入京,不料被授予各种官职,却未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翰林院。在宰相韩琦的提醒下,苏轼理解到自己的才能需要时间成熟。父亲去世后,他再次回京,但发现那个“和平世界”已经不复存在。
1071年,苏轼上书批评王安石变法遭受压制,最终请求出京任职。在任期间,他主张改革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却因《湖州谢表》被误解而陷入乌台诗案,这一巨大的打击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牢狱中度过103天,只因北宋太祖定下的国策得以幸免于难。
出狱后的苏轼先后被贬至黄州、汝州及常州,在这些地方创作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佳作。1085年,由于司马光重用,他复归朝廷,并历任多个官职,最终因为揭露政局中的腐败问题而再次遭受排挤。
1091年,他治理杭州期间,大力疏浚河道、建设堤坝,为百姓带来了福祉。不久,又一次被召回,但徽宗即位后,因高太后的去世,再次遭遇贬谪。此时已是老迈之身,而最终返回途中离奇逝世。大宋高宗即位后,将其追封为太师,其作品至今仍令人赞叹,为我国文化添彩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