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科研雄鹰振翅高飞顾诵芬的承诺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十年,21岁的顾诵芬投身航空事业。70年里,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我国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设计,为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接到命令,航空系全体应届毕业生3天内赶到北京报到。告别依依不舍的母亲,顾诵芬和同学一起奔赴北京,投身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这批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青涩设计师团队,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的开拓者们领导下,不仅要完成第一架自行设计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的任务,还要解决两侧进气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1958年7月26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喷气式飞机“歼教1”首飞成功。随后,顾诵芬又接受了研究超音速飞机气动力布局的任务。在没有国际合作的情况下,他建立起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并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与试验与试飛闭环。
1965年,“歼8”战斗机项目启动,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架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项目启动初期,由于总设计师黄志千遇难,顾诵芬临危受命担任技术办公室主任,以此继续推进工程工作。他亲自乘坐歼教6上天,对歼8进行等距离、等速度观察拍照,最终发现并解决了抖振问题,为歼8系列战术性能打下坚实基础。
1979年底,“歼8”正式定型庆功宴上,未曾沾酒的大将喝得酩酊大醉。此后,又被任命为“歼8Ⅱ”总设计师,再次证明他的卓越能力。他制订两侧进气方案,并通过四年的努力,让“歼8Ⅱ”首次升空。
1985年11月,“歼8”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0年,“歼8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雕刻出”的每一项成就,无不彰显着他对科学事业无尽热情和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
尽管已然九十高龄,但仍旧关注国际航空前沿科技发展,有时甚至需要步行半小时才能抵达办公室。不过,这位老人从未放弃过思考未来的发展,即使面对身体状况限制,也始终保持着敏锐地关注周围世界变化的心态。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领导及默默无闻顽强奋斗工人技术人员。”
顾诵芬是新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之一,是国内外享有极高声望的飞機設計大師。他以卓越才华引领着我的国家走向新的高度,被誉为是我国产权领域最伟大的导师之一。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激励新时代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创造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