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即位制度与电视剧中的物品收藏有何不同为什么清朝皇帝中只有一个嫡长子能继承宝座
回想清朝的继承体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激烈的争夺。确实,在清朝初期,皇位的争夺达到了高潮。在康熙帝长期执政期间,他生下了众多儿子,其中许多人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由于康熙帝的统治时间非常长,这为这些皇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和竞争皇位的大好机会。这段时期,被称作“九子夺嫡”,最终结果是第四个儿子胤禛(雍正)成功登基成为皇帝。
除了秘密建储制度外,即使是在道光皇帝的继承中,也并未完全遵循雍正制定的规矩。道光之死,其继位情况与传统规定有所不同,甚至可能没有正式传位诏书。当时由当时的皇太后确定他的继任,这名皇太后并不为他亲生母。
嘉庆去世后,由于应遵循秘密建储制度,大臣和王公们带着嘉庆遗体前往北京,以便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诏书及随身诏书进行对照以确定新君。但关于那份随身诏书,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一方面,《清史稿·戴均元传》提到,当时从小金盒中拿出诏书,并宣布道光为新君,然后发丧。而另一方面,《清史稿·宗室禧恩传》则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说法,即由嘉庆近侍找到小金盒,但开启时,道光并不在场,这显然违反了规定。
此外,还有两点支持:一是宗室代表禧恩对于支持嘉庆事业一直坚定不移;二是当时在京城内、负责监管宫廷事务的人物——孝和睿皇后的认可。她听闻嘉庆去世后,便下令寻找留京王公大臣,将消息迅速转达给次子秉性谦冲,因其素来谦虚、温顺而深受信赖,并被指派接替父亲职务。此举得到了广泛支持,最终确立了秉性的位置,即将道光推向权力中心。尽管按照雍正设定的原则仍不足够,但最重要的是,大臣们能找回那份宝贵的小金盒以及其中包含的一纸誓言,因此道光成为了新的主人。不过,有关是否取出了正大光明牌匾下的遗嘱这一细节,则无从考证。此刻,无论如何,一旦获得如此强大的社会力量背书,那些其他觊觎权力的潜在挑战者已无力挽狂澜,只能默默接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