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皇帝与名人 > 黄梅戏郑小娇徐代泉的歌声传奇

黄梅戏郑小娇徐代泉的歌声传奇

他的家乡充满了庐剧的回声,他在那里长大,耳濡目染。1958年,他凭借精湛的二胡技艺,被安徽省艺校录取。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的热爱远超黄梅戏,当时他的同学们都放弃了学业,只有他坚持不懈,决心为庐剧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他即将毕业准备施展抱负之际,学校突然宣布撤销庐剧专业。当时,有人被分配到庐剧团,而徐代泉却被留校担任教师,这让他感到迷惑不解。但学校领导给出的理由深深打动了他:“我们要为庐剧培养人才。”然而,这个种子未能得到发芽、成长的机会。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再次招收庐剧班,那些年的等待和无用之功,让徐代泉决定转向黄梅戏。

为了迅速掌握这个新领域,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他一边聆听,一边努力记下每一个音符。这份毅力使得他的进步比同龄人更快,最终,他几乎独自完成了所有黄梅戏教学曲目的创作。

从事这项工作是既艰苦又难以接受的。艰苦体现在不断地付出和熬过,而难度则在于戏曲音乐涉及广泛且复杂。而那些致力于这一领域的人往往不得不面对贫困和孤寂,这也就是为什么学者们如此珍视这类音乐创作。正如许多作曲家一样,徐代泉投入工作时全身心、无所顾忌。一旦陷入写作挣扎,便会连续七八天无法写下一个音符。那时候,他的心情就像梦中醒来,又像清晨踏出门去;即便在悲伤歌谣中,也会因激动而泪流满面。

一旦作品完成,那种轻松愉悦是难以言说的。在演员录制完毕后,当他们坐在音响前细听那些歌词,那份陶醉感也是令人难以置信。

徐代泉说自己的一生分为三部分: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作为老师,不仅教书,还曾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即便退休,也没有闲暇时间。他作为创作者,不仅编写电视电影主题曲,还为60多部教学材料谱写过乐章,以不同形式表现京剧、泗州花鼓灯、徽调等多样化风格。此外,在1987至1994年间,他参与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编纂工作,并主导编辑“泗州戲”、“安慶弹腔”专题篇章,其成果获得“二等奖”。

提起安徽地区制作的黄梅戏电视系列,无人不知其杰出的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这些都是由著名作曲家之一——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舞台上的徐代泉所创造。此外,由此可见,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尽管已经卸下重任,但依然积极承担着中国戏曲学院及其他高等院校客座教授职责,为未来世 代传递知识与经验。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皇帝与名人 李烈钧在自然中...
李烈钧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李烈钧,历史上评为李烈钧,历史李烈钧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李烈钧,别名: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国籍:汉族...
宋朝皇帝与名人 朱祁镇的战绩与...
为什么朱祁镇是大明战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将闻名遐迩,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朱祁镇这个名字尤为响亮。他的勇猛、智谋和忠诚,被后人铭记为“大明战神”。...
宋朝皇帝与名人 朱世君如同指挥...
朱世君:文化乡绅的传奇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名叫朱世君的人物,她不仅是一位有文化的乡绅,更是一位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勇于牺牲的女性。她的故事,就如同...
宋朝皇帝与名人 元朝服饰风尚胡...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服饰文化一直是国民性格和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元朝时期,由于蒙古族的入主中原,影响了当时的服饰风尚,使得胡汉两种不同的穿着方式融合而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