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社会盛事
他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作家。关于他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而他们都效仿屈原的从容辞令,但最终没有人敢于直谏。”这段记述非常简略。《韩诗外传》中提到“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刘向《新序》则说“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同时又提到了“事楚襄王而不被重用”。此外,还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认为他是屈原的一位追随者。而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则说:“宋玉者,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他的作品,最早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录,有16篇。不过,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真伪难辨,只有一篇确实可以归属于他,那就是《九辩》。其他如《招魂》,人们普遍认为可能不是由他所写,而是一些文学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虽然有人质疑它们是否真的出自他的手笔,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其中,《九辩》的风格较为低沉,其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类作品对后来许多诗人的创作都有所启发,如曹丕的秋风之感、曹植的秋思等,都与此保持了一脉相承。此外,他还创作了多篇描绘女性形象和性格的文章,如《高唐赋》、《神女赢》,这些作品通过丰富想象和铺陈的手法描绘女性,这种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
总体来说,尽管他的成就无法与屈原相比,但他是继承并发展了屈原艺术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物象描绘更加细腻工致,与前人不同的地方在于抒情与写景之间更为自然融合。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因此常常与屈原并称,可见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