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驸马的黄梅之歌乔志良的故事篇章
在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乔志良(原名乔慧杰)以一颗对戏曲艺术热爱的心,从小便踏上了与黄梅戏相遇的旅程。他的父亲在南京开设了一家剧场,让十岁的他在南庙小学读书时就开始接触京剧,与孟燮卿老师学习了第一手京剧技艺。一年后,父亲请来专门教戏的人,一旁观看、默记、模仿,这份初恋般的情感和激情让乔志良永远铭记。
十三岁那年,他毅然辍学入厉家班,开始了正式的戏曲修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唱念做打,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理解这门艺术。当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着社团去了四川、云南,在那里继续深造自己的演艺技能。
战后的重建期,他回到江苏各地演出,每一次上台,都像是为那些失去家的百姓带来了些许安慰。在芜湖、九江、安庆等地,他用自己的舞台表达着人们对于希望和平静生活的渴望。1952年参加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那里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是他走向专业导演道路的一个起点。
1953年的春天,乔志良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一个曾经只懂得京剧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文化上的震撼。他不仅要担任导演,还要负责新演员们基本功的教学训练。这段时间里,他亲身体验到了黄梅戏那种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它独有的音乐魅力和舞蹈美感。
这一年的秋天,与李力平合作执导《天仙配》成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亮点。那部作品中的《鹊桥》与《织绢》两场精彩绝伦的地道集体舞蹈,不仅展现了当代 黄梅戲 的现代风格,也展示了乔志良作为一名导 演 的才华和创新精神。他还成功执导过《告粮官》、《女驸马》、《罗帕记》、《荔枝缘》、《碧玉簪》、《刘三姐》等多部优秀作品,并参与电视连续剧《严凤英》的戏曲技术指导,为中国传统艺术界贡献了一份力量。
从一个小城镇到全国乃至国际,每一步都有其意义,每一次创作都如同一支笔在历史长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墨迹。乔志良,用他的生命去诠释这门传统,以最真挚的情感去讲述那些关于爱恨情仇,最终化作无声诗篇,让世间万物都能听见那首流动不息的心灵旋律——女驸马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