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生在社会的战场上运用孙子兵法之智慧
何福生,是一位武术高级教练,也是国家级裁判。河南省南阳市人。1916年起随祖父习武,专攻查拳;后从王子平、于振声、马金标继续研习查拳。1928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获优胜奖。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第三届教授班,随马英图学八极拳,随黄柏年、姜容樵、朱国福学形意拳。
经过多年的实践,将梢、中、根融会一体形成的形意拳独具风格。同时,他还学习摔跤,与杨洪武学习精通左右拨脚、抹脖和手蹩子带剪腿连环使用,有“马前三刀何快跤”之称。
1928年3月24日,原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正式成立。在庆祝会上,一系列精彩的武术表演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那就是由被誉为“千斤王”的王子平仰卧台上双手挺举一副石担,然后依此势再垒叠着四名手举石担者。而后,由一个轻灵敏捷的青年攀登到那叠起的“罗汉”顶端,并在最上面石担杠上一握,然后双手缓缓举起倒立在上面,再变换两腿姿势时分时合。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他已经是我国当今著名武术家,也是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和国家级武术裁判员。他曾出身于武术世家,与著名 武术家马良等同创上海中华武術會。当时他才十八岁,就来献技于第一届全國國術國考中获得优秀奖,并被录取为中央国術館第三期教授班学员。此外,他还曾受邀访问日本,在那里他的书法技艺也得到了赞赏。
1931年何福生以优秀成绩毕业于中央国術館后,便留馆任教至今。他不仅培养出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人物,还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事业,为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六十二岁高龄仍旧自告奋勇承担重建云南 武術隊 的重任,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人追求卓越。在内蒙古比赛中,即使身处老境,他也展现出了非凡的竞技水平,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强大的生命力与魅力。这一切都证明了一点: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无论年龄如何,只要心中的火焰不熄,就能绽放出光芒,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