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七国之王犹如浮云可汗掌控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其先祖可追溯至宋国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故称为庄姓始祖。出生于宋国蒙地。在其仕途中曾任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期,以才学高达于财富和官位,但他对仕途并无深入追求,只在短暂时间内担任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他游历了许多国家,对当时各大学派都有研究,并进行分析批判。楚威王听闻他的才华,派使者带着厚礼邀请他做相国。但庄子以幽默的态度拒绝了楚国使者的请求:“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祭祀牛喂养好几年,用锦绣披饰后,将其牵到太庙供奉。到了这时,它想成为小猪,不受宰割,也无法办到。你赶快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欢乐,也不受一方君主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尽管他的才学不可忽视,但他的本质归根结底是老子的思想。他著书十余万言,大多数都是寓言。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最终成为了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而庄子则选择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主要成就
文学
《庄子》是由十余万字组成的大作,这部文献标志着战国时代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发展到了非常玄远、高深的地步,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因此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极重要的地位。
哲学
"仁义"二字被视作儒家思想的象征,“德”一词却是道家的精髓。庄子的"德"就是效法自然的"德”,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切杂质与伪装。
在他的哲学中,“天”的概念与“人”的概念形成对立关系。“天”代表自然,“人”指的是所有违背自然的人类行为与欲望。而这些违背自然的人类行为被认为是不真实的(伪)。因此,他主张顺从天理而摒弃那些伪造的人性,即所谓的人事物界限外的事物。
由于事物之间存在一种普遍且固定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这种联系达到一个超越界限和差异性的境界,这种境界即所谓的“齐”。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事物间稳定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他倾向于否定一切区别,使得生活失去意义。这是一种神秘主义思维方式,即将相对主义绝对化,从而进入一种更高层次但缺乏具体内容的情感状态。
处世哲学
对于君主残暴的问题,庄子强调了顺从这一点,如同养虎一样,只能顺其自然。如果伴君如伴虎,那么只有顺其意或避免接近它才能安全。这表明他认为应该保持个人自由,而不是为了权力或名誉去牺牲自己的幸福。此外,他还提出了保全生命作为最根本目标的一个观点,因为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所以应该珍惜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要因为贪图长远而损害自己当前的情况。
总体来说,《莊子的文學作品》與《莊子のphilosophical ideas》展示了一個卓越於當時其他文學作品及理念中的作者——莊周及其對於現實世界觀念與理解上的思考與探索。在這些文學作品裡面,有許多故事跟詩句描述了莊周對於宇宙秩序以及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無拘無束的心態,以及對於社會問題—尤其是在政治方面—的一種批判態度,這些都反映出一個試圖尋找平衡點並且通過簡單來解決複雜問題的心靈狀態。在這些創作中,可以找到一些關於存在主義、一元論以及非傳統智慧理念等哲學原則,並且透過大量使用比喻、諷刺以及幽默來傳達信息,這樣可以讓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現實世界,並且激發他們重新思考他們自己的生活價值觀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