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传奇何福生的社会足迹
在河南省南阳市,1916年,一位名叫何福生的武术高级教练与国家级裁判的身影初现。他的祖父是查拳的名家,正是从祖父那里开始,他接触到了武术世界。在王子平、于振声、马金标等大师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查拳,并将其融会贯通。
1928年,那一年的春天,当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正式成立时,何福生以优异成绩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并获得了优秀奖。这一年,他也被选入南京中央国术第三期教授班,与马英图学习八极拳,以及黄柏年、姜容樵、朱国福学习形意拳。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磨砺,他独树一帜地形成了一套独具风格的形意拳。
1929年,当杨洪武教授摔跤技艺时,何福生不仅精通左拨脚、抹脖和手蹩子带剪腿连环使用,更有“马前三刀何快跤”的美称。他以青年之姿,在舞台上展示出惊人的技艺,使得观众们赞叹不已。那场表演至今仍令人难忘,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王子平仰卧台上举石担四人,再由一个轻巧敏捷的青年攀登顶端倒立并变换双腿姿势,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功夫。
半个世纪后,这位曾与久负盛名武术家的王子平同台献艺的少年已经成为我国著名武术家之一。他出身于武林世家,与其他如马良、杨修鸿等知名人物齐聚上海中华武术会。六岁便从祖父习起,以后的十二年里,他勤奋好学,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最终成为当代流传着查拳传统的人物之一。
进入中央国术馆后,他继续研习八极拳和形意拳,同时还涉猎散手和摔跤等多种 武技。在三年间他通过勤勉努力,在全馆季考中每次都能夺取第一名,为自己树立了卓越的地位。此外,由于擅长摔跤,有“破脚”、“抹脖”、“手蹩子”以及“剪腿”的绝招,而他所展现出的速度快而变化无常,被誉为“马前三刀、何快跌”。
1980年代,当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其书法才华再次被人们所认可。当日馆长请他留下一幅字,即挥笔而就,其字体苍劲潇洒震撼了日本剑道界。此事轰动一时,每次表演后,都有大量请求签名写字者涌来,有时候短短两小时内就要写一个半小时的小楷。
1931年毕业于中央国術館後,任職於該館並成為教師;1933年受聘為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之武術教師直到今日国内外许多著名前辈都是他的学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从国内大学教授到海外体育博士,再到新加坡國術總會顾问、高級体育督学,无不受到他的影响。但即便如此,对旧友旧事仍存怀念之情,只愿他们早日归来共襄盛举,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1958 年之后,在云南省担任队伍教练期间,无论是在培养苏自芳这样的当代矫将还是在重建云南省队的时候,都见证了这位老当益壮者的坚韧与热忱。尽管年龄渐高,但1972 年他依然承担起重建队伍工作,不仅亲自参与训练,还学会电焊自己动手完成训练场地栏杆的事务。而即使到了1962 年获得一等奖或1977 年还能获得太极拳第二名,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位老人的身体力行精神对运动员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