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国历史朝代的智者细数千秋变换
人物生平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庄周出生于宋国蒙。他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的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哲学思想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们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们的地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自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从“道未始封”。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稳定性的和差别性,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以至于想象一种与天地并生的境界,而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这些深奥哲理,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
处世哲学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中,而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为命也(《内篇·德充符》)。对于君主残暴,他一再强调,“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知见其过;轻用民死,将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对民曰‘吾有此’,则喜矣。此盖知足少欲也”,所以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从。而且提倡保身全生,即使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没有边际,因此应该顺应自然,不被任何事情束缚,这也是他的主要思想之一。
主要成就
文学与哲学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莊子》的影响尤为深远,被后世尊称为南华真人或四大圣贤之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莊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佛家宗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部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洞察力,以及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的一种超脱看法,使它成为了一部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