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料揭秘朱元璋为何放走蒙古大汗
我们都很熟悉朱元璋这个人,他通常被称为乞丐皇帝,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成功,建立并统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他虽然出身于农民阶层,但却能够领导起义成功,并且在明朝建立后,他大力提拔功臣,这间接导致了朱棣靖难之役的胜利。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远见卓识的皇帝,没有他的这些能力,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而在处理正朔的问题上,朱元璋也非常谨慎。当南方稳定后,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5万军队进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他们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一口号深受广大农民支持,因此北伐进展顺利。在1368年7月,徐达、常遇春攻克通州;八月二日,他们包围大都,但发现大都无人守卫。这样一来,大元灭亡。不过,被称为“不死鸟”(即蒙古汗)的残余势力,在逃往蒙古地区后依然对故地虎视眈眈。
面对这一局势,朱元璋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他继续派遣大将攻击北元,以消除其存在威胁;其次,他组织人员编写《元史》,一旦修订完成,便标志着那个朝代的结束。这两项政策均获得巨大的成效。蓝玉的大捷——捕鱼儿海之役,无疑从根本上削弱了北元力量,而在那之后六年,即黄金家族的大权旁落,被太师阿鲁台控制,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独立。此时,大多数蒙古部落已经不再听从中央汗国指挥,而转向独立生活。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修《元史》的需要,一位著名文学家宋濂负责主持工作,并仅用188天时间便完成了一部全面性的历史书籍——除去最后一个朝代以外,全书共159卷。这说明当时对于记载历史的一致性要求极高,而且这种记录还表明了清晰地界定过去与现在,是一种政治上的重要手段。
那么,当洪武三年五月癸酉,有幸押送战俘到京师(南京)时,为何会发生争议呢?原来,那些战俘中包括了一位特别的人物——买的里八刺,也就是孛儿只斤·额勒伯克。杨宪建议举行献俘仪式,但是遭到了严厉批评,因为这位被捕者是买的里八刺,即孛儿只斤·额勒伯克,从而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更多讨论。(评论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