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女散花徐代泉的旋律之舞
在安徽省艺校的三年学习期间,徐代泉深受庐剧音乐的吸引,他以优异的二胡演奏成绩考入该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取消了庐剧专业,而徐代泉却未能实现他的梦想。当时学西洋音乐的何合浓被分配去了庐剧团,而他则被留校从事教学。
尽管如此,学校领导认为要为庐剧留下一份遗产,将其视为“种子”,这让徐代泉感到心服口服。然而,这个种子没有机会茁壮成长,一直到1993年才有了新的希望——招收一个庐剧班。但在此之前30多年的时间里,徐代泉一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他决定转向黄梅戏,以便尽快掌握这个新领域。
为了快速适应黄梅戏,他采取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手段,那就是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在老师上课时,他会仔细听并记谱。这份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比十几岁的学生还要快地学会了黄梅戏曲目,并且很快成为编写这些曲目的主要作曲家之一。
在创作过程中,徐代泉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有时候连续写作七八天也无法找到感觉。他曾经因为创作而陷入走火入魔的情况,但每当作品完成后,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的情绪,都会通过音响传达给观众,让他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陶醉感。
除了创作和教学之外,徐代泉还致力于研究。他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副主编,并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慶弹腔”等部分,这项工作获得了“编纂成果二等奖”。
至今65岁高龄的大师仍然活跃于文化艺术界。作为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音教研室主任近20年的资深人士,在退休后依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不断传承和发展自己对黄梅戲音樂電視劇及舞台劇創作貢獻的一切精髓。此生三大工作——教学、创作、研究,如同一首永不落幕的歌谣,为世人带去无尽美妙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