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十八相送徐代泉的音乐传承之歌
在安徽省艺校的三年学习期间,徐代泉深受庐剧音乐的吸引,他以优异的二胡演奏能力考入该校,并在那里学了三年庐剧音乐,学会了作曲。然而,当他毕业时,他发现自己被留校从事教学,而不是被分配到庐剧团,这让他感到迷惑和失望。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是要为庐剧留下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没有机会发芽、开花、结果。
多年后,当省艺校终于招收了一个庐剧班时,徐代泉已经转向黄梅戏。他采取了一种笨办法来快速掌握黄梅戏音乐——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由于他的功夫很扎实,他比十几岁的孩子们学得还快,最终成为教材中的主要作曲家。
作为一名戏曲音乐工作者,徐代泉的一生充满挑战。他曾经连续七八天都无法写出一首完整的小调,那时候他的状态就像坐着也想着它,走着也想着它,即使是在睡觉或者做梦中也不放弃思考。但当他完成创作并听那些唱段时,那种幸福感是难以言喻的。
除了教学和创作外,徐代泉还致力于研究。他曾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副主编,并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慶彈腔”等劇種篇章,为其工作获得了奖励。
今年65岁高龄的徐代泉依然活跃于学术界,他曾任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戲音教研室主任近20年,现在仍担任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在他的生命旅途中,无论是教学、创作还是研究,都如同一场不懈追求美好旋律的人生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