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遇秋黄梅戏史论研究者探讨卖油郎在社会中的影响
自我从1950年8月开始工作至今,长期在宣传和文化部门担任黄梅戏艺术研究和社会科学的职责。在这段时间里,我发表了超过200篇论文、传记和散文,总计约300万字。其中,《新拾棉花》、《李益卖女》、《过界岭》和《刘老汉猛斗铁算盘》的改编作品被收录于4册中。此外,我主编了《黄梅采茶戏志》,并撰写了《五祖寺》的研究成果,还参与编辑了关于邓雅声烈士的资料集。我还对传统小戏《陈姑追舟》的改编进行了整理,并将其收入《湖北曲艺音乐集成》。
此外,我撰写了一系列关于黄梅戏的研究文章,包括《民间文学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民间舞蹈在黄梅戏中的运用》、《风俗、杂艺在黄梅戏中的运用》等。这些文章从1987年起,在《黄梅戲藝術》(Yellow Plum Blossom Art)杂志连载。
我还创作改编了一部名为《血掌冤》的传统大本剧,它曾在多个城市及县区上演超过300场,是湖北省最具影响力的剧目之一。
为了追踪黄梅戏流播发展的历史,我遍访鄂、赣、皖、浙、闽、湘、豫七省56个县市,以及所有乡镇的大部分村庄。我走访了与 黄梅戲有亲缘关系 的28个剧种老艺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共2500余册选读诗词及解放后的剧本2000余册。通过这次旅行,我收集到了350宗有关艺术档案,其中含千余万字。
经过50年的努力,我成功地抢救并出版了305部古代剧目,其中20多部是稀世孤本共计600万字。这套丛书分15集出版后,被称为“结束几百年来历代口头心授没有印刷版本的历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由于我的贡献,在1988年10月国家文化部颁发给我嘉奖证书,并被诸如“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所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