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妃领舞探秘太极拳中的顶头悬技巧
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我们找到了一句关于“顶头悬”的描述:“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间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也提到过类似的概念:“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这与“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相呼应。
《内功经》中的“上提玉楼”,指的是耳后高骨的位置,而形意拳则有着熊有竖项之能的说法。王芗斋先生则认为大石压顶之感乃项直顶竖之功。而普通拳师所教的收颌、虚领上顶,也体现了这一点。
由此可见,“頂頭懸”是各家拳门共有的要點之一,它涉及到了身法的问题。在传统拳术中,我们被告知人身如天地乾坤定位,头圆象天足方似地腰为人才。我们必须让腰下松胯溜臀,同时上至百会穴下至会阴穴形成一轴上的弓弓背开张之势。
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全身都需要做出调整,上有虚领頂劲下有尾間中正,再配合含胸氣貼背虚胸實少腹沉肩坠肘曲指坐腕疾步坐马全身之法就齐备了。而"頂頭懸"則是对虚領頂势状态的描述。
然而,上述各家论述虽皆是"頂頭懸"之意,但未对其精義详解,以致往往使後來習練者不知遵從何法為是。而欲達"頂頭懸"之境,要先明白此三字之義。为了叙述方便,从“頭”字开始谈起。“頭”,在全身上下乃诸阳之首,是全身虛靈動變領氣主導作用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位置摆對,那麼整個人體氣血會隨著而運行,這就是古老傳統拳術所謂的一生一世一瞬之间的事业基准线——从哪儿来?从哪里去?
接下来,“頂”字,这里的意思并非动作上的力量,而是一种静态状态,即百会穴置于最高点,这个最高点即百会穴,在传统拳术中,被要求置于站立时头部最终端位置。此处的“虛領”,即颈项放松,使得自然能够将百会安放在最上端位置。这一点,与其他说法如“玉樓上提項直挺竿」等虽然表达不同,但意义相同,都强调颈项需保持柔软无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懸”。这个词汇本质上并不仅仅是在空中悬挂,更是一个动态状态,用以形容一种既不是紧绷又不是完全放松的情况。它意味着身体和精神都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且平衡的状态,就像绳子或丝线般细腻而灵活。这才真正体现出了太极拳中的那股超凡脱俗与通透无碍的大道理,也就是那些深奥莫测却又显而易见的人生哲学——简简单单,却蕴含深远厚重;明晰清晰,却又隐约迷离;真实具体,却又渺小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