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的民国学生装
我将对曹邺的生平和诗作进行重新表述:
曹邺(约816年-?),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字邺之。出生于阳朔,他自幼便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经典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在他的青年时代,他不懈地投身于科举考试中,但即便是屡试不第,他也不曾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他流离失所在长安居住了十多年,直到大中四年(850年)他终于通过进士考试,并开始了他的官途。
随后,他先后担任过齐州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掌佐等职务。在咸通初年(860-874),他被调往京城担任太常博士一职,不久又升为祠部郎中,并被委以洋州刺史之职。他的管理风格与公正相结合,使得他在民间赢得了“直声”的美誉。
然而,在咸通九年的某个时候,曹邺选择辞去官职,返回家乡桂林。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挑战与反思,而这些经历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心灵中的创作情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曹邺擅长五言古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被后世称赞为“才颖最佳”。
除了《艺文志》、《经书题解》等著作外,还留下了一部名为《曹祠部集》的诗歌集。这本集子收录了许多千古传诵的佳句,如《官仓鼠》中的讽刺:“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还有如《怨诗》(四首之一)中的哀愁:“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尽管如此,这些作品更多的是抒发个人不幸命运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其中包含着对权贵腐败行为强烈批判的话语,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向往与失落的心情。
关于他的事迹,有两卷诗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都有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这位晚唐伟大的文学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