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科技湘军勇向前丨扎根株洲航空报国手写195封情书的工科博士
编者按:科学精神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它通过科技工作者的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实践得以延续。为了弘扬这种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才开拓创新,我们与湖南省科协合作,选取了一批在科技攻关中勇于前行的科技人员,以他们的故事展现科技湘军的精神。
李加强,从山东来到湖南株洲,是怎样的一个选择?202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他面对北京、成都等地头部企业的offer,还有妻子在海南工作两年的情况,却选择了航空报国之路。这背后的原因,是他内心深处对家国情怀的坚定,以及对“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不懈追求。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动研所),作为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对李加强来说是一个既具挑战性又充满希望的地方。他相信,在这里,他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航发动研所,李加强遇到了他的导师钱总。钱总给予了他宝贵的指导:“复杂问题简单化,从问题中寻找问题”,这是他传授给李加强的一份“真经”。在钱总的大力支持下,李加强从学生转变为科研工作者,不仅改变了他的工作理念,也增强了他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独立主持项目的能力。
目前,李加强正在进行关于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项目。他解释说:“增材制造技术,就是通过数字模型文件逐层打印零部件,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极其复杂形状。”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挑战,比如残余应力的影响,这正是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它已经成为实现多封闭空腔、异形胞元等复杂拓扑优化结构设计制造提供工具。但对于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高温、高压、高转速设备,其应用仍然受到制造工艺约束限制。因此,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航空领域至关重要,但也极其具有挑战性。
而且,就像电影《十二生肖》中的镜头那样,用三维扫描功能将兽首数据输入电脑,然后用增材制造设备直接打印出来一样精确。而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更需要这种先进设计和先进制造工艺来突破关键技术难点,为实现高推重比、高可靠性能奠定基础。
但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些来自远方寄到的手写信件,每张照片都记录着一种坚定的决心与无限的情感。自2022年7月到株洲以来,他给妻子的手写家书达到了195封,每一次都是爱与承诺之间无声沟通。在这些信件里,或许藏着每个人的梦想、努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而这些,都被赋予了生命力的文字,让彼此的心灵相互连接。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见证了一位工程师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精神,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