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皇帝与名人 > 宋朝文化与艺术花冠风尚两宋男子的时尚之选(图)

宋朝文化与艺术花冠风尚两宋男子的时尚之选(图)

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不过,不甚普遍。明清时期,偶有为之。唯有两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风。不信,你只需翻阅那著名的《水浒传》,便会发现梁山好汉们仿佛是“花团锦簇”: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更生来爱戴一枝花,因而人称他为“一枝花”蔡庆……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大宋民间敢如此肆意地戴花,无疑是官方时尚潮流在前面引领。

其中最具时尚标杆作用的是风流君主宋徽宗。他每次出游回宫,都是一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的模样,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被赐予了鲜 花和金饰以佩戴。宋徽宗不仅崇尚男子戴花,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他赐给随身卫兵每人衣袄一领,上缀翠叶金华。一旦穿上这样的衣服,便可以自由出入大内。在宋朝,这种男子缔结发展到了极致,一朵小小的簪华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与等级象征。在《铁围山丛话》中,有详细记录到这一点,每逢重大节日,如郊祀回銮、宫廷宴会、新进士闻喜宴等皇帝都会赐予臣僚们簪华,并根据官员品阶决定数量。

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我春色何须羯鼓催,只君王元日领春回”,虽为戏作,却透露了一幅被春意浸泡的大宋帝国景象。这也体现了两宋国情,即文治天下,是由开国皇帝赵匡胤定下的方针。他为了让后世子孙贯彻他的精神,将其刻于石碑,以待后世查考。而这块石碑直到150年后才被发现,这或许也是历史的一个见证。

留给子孙的一句话就是:“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试想当初这样安排事宜的心境,那必将充满无尽的情感与深远的考虑。或许赵匡胤认为文人们虽然多口无闲气,但他们不会拿起武器,因此能放心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这份遗训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文人得以扬眉吐气,而文学艺术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个氛围中,不难看出把原本个人习俗演变成国家礼制的事态,就像男子戴首饰一样,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皇帝与名人 朱瞻基短命之谜...
一、朱瞻基的兴起与短命 朱瞻基,明朝末年的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短暂,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为何他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
宋朝皇帝与名人 云南霓裳南诏国的落幕
云南霓裳:南诏国的落幕 一、南诏国的辉煌与繁荣 在中国西南边陲,古代有一个被遗忘的王朝——南诏。它是由傣族等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始建于公元738年...
宋朝皇帝与名人 中国历史朝代时...
从秦到清的每个朝代都发生了什么?我来告诉你! 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分为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从秦朝开始,一直...
宋朝皇帝与名人 秘密的书卷揭开...
秘密的书卷:揭开明朝那些事儿的未解之谜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无疑是一段璀璨夺目的篇章。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伟大而复杂的变革,它孕育了巨大的文化、艺术和科...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