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皇家避暑胜地清代皇帝的游乐场
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下,皇帝的游乐场:避暑胜地与皇家狩猎之所
南苑,在北京永定门外,被称为南海子,是明朝时期皇帝狩猎的地方。周围有百二十里,东北角有行宫,一处阅兵场名叫晾甲台。清朝入关后,也在此进行狩猎,并建造了两座行宫,较大的位于西北边,以前是明代的旧宫。在光绪十五年前,这里还有许多黄羊、鹿和四不像等野兽,但因永定河决口,苑墙被冲垮,这些动物逃到了西山。而在光绪庚子之后,由于西太后的计划要在西苑中建造两座洋楼(怀仁堂、居仁堂),但资金不足,便将南苑的地盘卖给民众耕种,最终变成了农田。康熙帝每年都会住几个月在这里,他建造的怀坊之宫,即康熙年间唯一的避暑之所。此外,还有一处名为圆明园,它最初是雍王赏心悦性的花园,当雍王即位后改称雍正,他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展和修缮,使得他决定永驻此地,不再去南苫。
乾隆年间,又对圆明园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和装饰,以仿照意大利建筑风格。这使得圆明园成为清朝皇室中最大的避暑宫殿直到咸丰年间。当时咸丰帝拥有四位美丽妃嫔,他们都是来自南方,每人住一座独立的小宫殿,而所有人的妆饰服饰都保持着相同颜色的统一感,每个小宫殿又各具特色。此事虽然记载多样,但据老辈旗人回忆确实如此。
然而,在咸丰年的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期间,将西山附近的一些行宫悉数焚毁,其中尤其严重的是圆明园,只剩下残迹,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固定的行宫可供使用,直至同治及光绪初年仅能暂借西苑中的海域作为暂居之地。在颐和园修复之前,由于建设海军需要资金,因此只能先重修颐和園,而未能恢复圓明園至今仍然破败不堪。自那以后,慈禧太后便一直居住在颐和园中。
除了这些常规避暑之所外,还有一处特别重要的地方,那就是热河地区,有一处名为“避暑山庄”的行宮,這裡並非真正用於避暏而是作為保證通往熱河進軍路線安全的一個策略性據點。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特殊情况下,如战争或紧急情况,都会有必要前往那里。此外,《四库全书》也曾经设立文津阁于此,以纪念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同时还设置了一部文溯阁以表达敬祖宗的情感。乾隆帝曾经长时间驻扎于这儿,并且他的生日也是庆祝活动的一个重点,因为他的生日落在秋天,所以通常会趁机举办秋季典礼。而关于这一段历史,有这样一副对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献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日塞上称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