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穿越记皇帝的夏日乐园 - 清代专属避暑胜地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皇帝为了避暑享受乐趣,特设有专门的游乐场所。南苑,即位于北京永定门外,以前明朝时期就为皇帝狩猎之地。周围辽阔的一百二十多里,有行宫和阅兵场,其中晾甲台是名胜之一。在清朝统治期间,这片区域不仅用于狩猎,也建成了两座行宫:较大的位于西北边称作新宫,而较小的则称作围河。在光绪十五年之前,南苑内常见黄羊子、鹿以及四不像子等野兽,但因永定河决口导致园墙倒塌,这些动物逃往了西山。在光绪后期,由于西太后计划在西苑海域建设两座洋楼而无资金可筹集,最终将南苑的地产出售给民众耕种,从此变成农田。
康熙帝每年都会在这里居住几个月,其怀坊之宫即是在康熙年间建造,是他惟一的避暑之所。此外,还有圆明园,它最初是雍王(雍正)的花园,当雍王即位后,他改名为雍正,并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扩建和修缮,使其成为他的主要居所。乾隆年间,又对圆明园进行了进一步的增建和装饰,以仿照意大利建筑风格。因此,圆明园成为了清代皇室中最大的避暑宫殿直到咸丰时期。
咸丰时期,在圆明园内生活着四位美丽的妃嫔,他们来自南方,每人住在不同的宫殿里,所有人员都按照相同颜色的妆饰衣服来区分彼此。这段历史被一些记载但具体记载者姓名已不可考。不过,有些老辈旗人曾经在那里工作,他们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英法联军入侵京城,将西山中的部分行宫全部烧毁,大火使得圆明园几乎完全损毁,无一幸存房舍,因此之后皇帝便没有其他可以居住的地方,只能暂时使用西苑中的海域作为避难所。至于颐和園,则由慈禧太后利用建设海军的款项重修,但由于成本高昂,只好改用颐和園作为新的避暑之地。而热河地区也有著名的大型行宫——避暑山庄,它虽然以“避暑”为名,但实际上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外,还具有重要的地战略意义,为帝国防御提供了一条安全退路。此外,《四库全书》也曾被置于文津阁其中,该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学术的高度成就。在这里,乾隆帝度过生日庆典,因为他的生日恰逢秋天,所以这里还特别举办了一次秋季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