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皇帝与名人 > 精彩专辑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精彩专辑 梅雨霏方寸幕布后的世界

梅雨霏说:“皮影戏,它源于民间,也理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人们意识到它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让这门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动力。”

在当日拍摄中,梅雨霏是所有非遗技艺传承人中最年轻的,年仅25岁。

这位四川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出生在被认为是“春节发源地”的阆中古城。每年春节临近,当地就会有许多民俗活动,其中就包括皮影戏。当地的皮影戏剧目通常是以民间故事改编而成,如《关公斩蔡阳》《桃山救母》,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图为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馆藏皮影《白蛇传》

梅雨霏从小就对皮影戏感兴趣。小时候过年,最爱看的是《张飞审瓜》。童年曾流连忘返于当地的古戏台。在家乡拜师学艺后,大学期间他开始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尝试演出皮影戏。他的师父王彪是国家级非遗四川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馆长,也是阆中王皮影第七代传人。

图为梅雨霏操纵皮影影人关羽

那时,梅雨霏学的第一出戏就是《关公斩蔡阳》。经过修改,尽管上台他只演了短短三分钟,但这三分钟却让他深切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皮影戏,也曾跟着皮影艺术团到处演出。在皮影戏的世界里,方寸的舞台间,一块幕布就是一个世界,回荡着千军万马的故事。

图为梅雨霏为青少年讲解“王皮影”传承故事

在年轻传承人手中,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传承传统剧目《桃山救母》的同时,梅雨霏对其进行当下的革新。在演出互动环节增加影人对话内容与AI数字影人编创体验,旨在打破皮影戏中的场景局限,增强戏剧张力。同时,他还积极推动皮影戏与普罗大众的亲密接触,比如在节假日,邀请青少年来到皮影工作室,体验皮影戏的乐趣,亲自尝试演皮影,或是为影人上色。

图为梅雨霏在四川省社区青少年宫非遗讲堂宣讲照片

梅雨霏说:“皮影戏,它源于民间,也理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让人们意识到它的魅力所在。这才是让这门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动力。”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宋朝皇帝与名人 元朝贵族宴饮风...
元朝贵族宴饮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一个草原帝国。它的文化多样性和对外来文明的吸收,使得元朝成为一个融合了汉、蒙、藏等多种民...
宋朝皇帝与名人 元代历史背景总...
蒙古帝国崛起与中国社会变迁 元代历史背景总结,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史,其背后不仅有着复杂的政治斗争,更有着深刻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变革。自13世纪中叶开始...
宋朝皇帝与名人 何恕探寻京剧白...
自小对京剧情有独钟,随着家人搬迁到美国后,我在1987年来到了纽约,与童芷苓先生开始了学习青衣花旦的旅程。童芷苓先生亲授我多部经典剧目,如《尤三姐》、《坐...
宋朝皇帝与名人 何恕京剧票友演...
自小对京剧情有独钟,随着家人迁居至美国,我在1987年开始在纽约拜童芷苓先生为师,学习青衣花旦的艺术。童芷苓先生亲自教授了多部经典剧目,如《尤三姐》、《坐...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