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皇帝与名人 > 赵匡胤推翻后周时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人物是否有人出来反对

赵匡胤推翻后周时企业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人物是否有人出来反对

赵匡胤推翻后周时,是否有人出来反对?以下是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详细文章介绍。

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经典的时刻,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事件。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受幼主之命北上抵御北汉、契丹的联军,但行至陈桥时,将士们纷纷拥立他为皇帝,将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

被强行拥戴为帝的他随即班师回京,靠着和京城守将的熟识,他直接进入了皇宫,颠覆了后周。

或许是从起事到进入京城登上皇位的过程过于简单,很多人都把赵匡胤称作上位难度最低的开国君主,认为他发动兵变没有遭到任何阻碍。那么,在倾覆之际真的没有人站出来,没有人愿意保卫后周的江山社稷吗?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可能比人们普遍认为的更复杂,而赵匡胤的称帝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只能说,支持赵匡胤者比不支持者占据了更大的优势。那为何面对后周灭亡几乎没人维护呢?

显德七年(960),被部下们黄袍加身后的赵匡胤率领兵马返回后周首都开封,而当时的大臣石守信、王审琦都和赵匡胤关系很好,他们乐于见到好友当皇帝,所以积极响应。但并非人人喜爱,如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就坚决要捍卫后周,并仓促间组织禁军抵抗。不过,他很快被王彦升所杀,没有形成太大阻力。

在开封建立新政权之后,大臣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坚决反对他们准备光复後周。但由于已失去绝大部分兵力与支援,他们很快就失败而死。这几个人物成为反例,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并非完全无阻碍,只不过支持者的力量更多而已,从中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後週滅亡却沒什么人拯救:

其一,由於多數將領與民眾對於改變政權有著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一旦見證了一些官員或者將領轉向支持新勢力,那麼他們自己也會選擇順應潮流,不再強烈地排斥新的開國君主。而且當時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並不依賴於某個特定的政治體系,因此他們也不必為此感到絕望或悲憂。

其二,這段期間政治動盪不安,上級權威消散,有許多人物因為對先前的統治者缺乏歸屬感才容易接受新的政權。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有幾個人願意抵抗,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地面力量來對抗全面的轉變。

最後由於當時後週政權實際存在時間相當短暫,加以內外交困,所以社會各階層包括軍隊中的士兵,都認為一個更加強大的領導能夠帶來穩定與安全,因而自然地傾向於支持那些看似具有較高能力的人物——如趙光祿。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些武將忠心耿耿,但是面對既定的局势,最终還是选择了顺应潮流。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皇帝与名人 元朝大都迁移记
元朝之所以选择迁都,是因为金朝的遗留问题和中原地区的战乱。 元太祖忽必烈在位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中心。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迁都来解...
宋朝皇帝与名人 元朝大都城破的悲剧
元朝的大都城位于今北京市西北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7年建造的一座新京城,旨在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它以其雄伟壮观和精湛工艺闻名于世。 但是,这座宏...
宋朝皇帝与名人 何恕京剧票友名...
自小对京剧情有独钟,随着家人搬迁到美国后,我在1987年来到了纽约,开始了我的京剧学习之旅。我的老师是童芷苓先生,他教会了我许多关于青衣花旦的剧目,其中包...
宋朝皇帝与名人 从黄帝到清朝中...
从黄帝到清朝:中国历史的长河与变迁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它们通过时间的沉淀和民族的融合,最终构成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每个朝代...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