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教育科研网航天员在太空生病时她就像一位航天医生设计了医学处置程序确保风险降至零
博白教育科研网:航天员在太空生病,她就像一位“航天医生”,设计了医学处置程序,石: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一个月。地面上最牵挂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医生”,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常伴随着他们,无论是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组合体试验甚至是外场试验,总能看到她娇小的身影。
相比在地面,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状况更令她牵肠掛肚。她知道,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一些功能紊乱和疾病,如空间运动病、减压病、睡眠障碍等,是不可避免的。但即便有预防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也不能完全排除潜在健康风险。而且,加上意外或人为损伤,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而这意味着任务时间可能延长数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疾病怎么办?太空里没有医院,他们只能在地面工作人员协助下开展自救,其前提是一套完善的医学处置程序。这正是石所致力的领域。
2016年,石开始修订空间站工程中的疾病谱。她借鉴国外经验,对国内数次载人任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包括4类90种可能发生疾病的一份升级版本。此外,她还制作了一本长达10万字的手册,为诊疗提供依据。
2021年3月,一次心肺复苏训练中,有一名宇航员突然晕厥倒地。他的同伴们迅速行动起来,把他固定好,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电击,这一切都是根据石设计的23项医学处置程序操作。如果这些步骤得当,就可以替代专业医疗人员处理紧急情况。
建立完善机制后,即使发生疾病也能及时有效处理,不必应急返回,对于一般疾病力争治愈,对于急症则通过紧急措施稳定或减轻,从而减少返回风险。此外,石还担任乘组医生,为宇航员提供随叫随到的医疗服务。“自己生个小病能扛,但是必须将风险降低到零。”她坚持这样做。(占康付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