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军事与战争 > 苏轼文人墨客艺术与命运的交响篇

苏轼文人墨客艺术与命运的交响篇

在那段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一个个朝代交替而更替,留下了无数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要带您走进苏轼这位文学巨人的故事。在1057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一同前往京城。主考官欧阳修和诗坛大将梅尧臣,他们正值盛期,对文艺有着革新之志。当他们目睹苏轼清新的风格与豪迈的性情时,便深受震撼。而苏轼敢于创新、勇于探索,这让欧阳修赞不绝口:“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的才华,在当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当他即将在文坛大放异彩之际,却遭遇母亲去世的噩耗。兄弟俩随父亲回家守丧,并在1061年再次入京。此后,他历经各种职务变化,从评事到判官,再到知制诰,每一次都展现出他卓越的才能。但宰相韩琦提醒皇帝,要让他慢慢成长,以免突然重用导致连累。他理解并接受了这一安排。

1071年,苏轼上书分析王安石变法弊端,但遭反对,被迫请求出京任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主张改革,同时避免过度激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政绩。不过,在43岁那一年,他被调往湖州任知州。不幸的是,上奏《湖州谢表》后却被误解为对皇帝不忠,最终陷入“乌台诗案”,遭逮捕103天仅差一步就可能失去生命。这一事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是其人生转折点之一。

出狱后的 苏轼先被贬至黄州,没有实权,但仍然创作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在1084年他又被派往汝州,但途中儿子夭折,不得已留居常州。直到1085年宋哲宗即位,将司马光重新启用为相,并复征召苏轼担任朝奉郎及翰林学士知制诰。

但由于揭露党派斗争并遭陷害,又被外调。他最后得到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之职,在那里治理河道、疏通淤泥、修建堤坝,为民众带来福祉。但又因高太后的去世再次受到牵连,被贬至惠州。在惠州期间,他开办学堂吸引众多追求者学习。

最终,在1100年的大赦令中,恢复其朝奉郎职衔,但就在回京途中含冥思古今,与世长辞。他以65岁告别尘世,而宋高宗即位后,即追封为太师。他的词创造力超凡,为我国文化添砖加瓦,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美墨!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军事与战争 印度童话中的魔...
传统文化故事的魅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少地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一种智慧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它们能够启迪人心...
宋朝军事与战争 千古绝句唐诗中...
一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产生了无数的文学巨匠,他们用自己的笔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典故。其中,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
宋朝军事与战争 军事与战争我是...
我是怎么从战场上学会的: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在一片宁静的小镇里,我长大,耳边总是有着父母关于军事与战争的话题。他们经常谈论着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以及那些...
宋朝军事与战争 元朝的介绍-辽...
辽阔的草原帝国:元朝文化与政权 元朝,正式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时期,它由蒙古族建立,并在13世纪至14世纪左右统治了中国。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