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生中国超声电机奠基人科研名人人物
他是我国首位研究电动式激振器的科学家,也是超声电机的开拓者。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已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墨子号量子卫星、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就是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
“我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他说。这项新型微特电机以超声频域的机械振动为驱动源,在轿车电器、高精仪器系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1992年,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时偶然听到关于超声电机发展报告后,便决定开始学习这项技术。
1994年,他放弃美方优厚待遇回到南京,与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共同工作,在20平方米房间内不到一年时间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可实际运转的超声电机。
2000年11月,因病重被确诊肺癌并胃癌,但赵淳生没有放弃。他在病床上完成研究报告,并在家中继续实验。凭借毅力战胜病魔,其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奖励,并于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尽管经历三次失败,但赵淳生始终坚持,将这一产业化。在2017年创立南京航达超控科技有限公司后,该公司研发的一款46克重的超声电机成功用于嫦娥三号至五号及墨子号卫星。而2020年的“四 超一特”高性能超声电机会让行云二号卫星01、02星激光通信系统取得成功,这标志着赵淳生的团队为我国空间激光通信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83岁时,他仍然如是说:“虽然现在不是最美,我要想尽办法再努力,做得更美,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更大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