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朝阳沟原版演绎牛俊国的丑行艺术
河南豫剧名丑牛得草的艺术生涯与成就
在中国戏剧史上,有一位以文丑著称的演员,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对豫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这位演员就是河南省开封市人,原名牛俊国,但他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的艺名——牛得草。从10岁开始学戏,拜师李小顺,后又向高兴旺、李同宾以及京剧名丑萧长华等学习,他将各种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牛得草以其精湛的唱念做舞和深厚的人物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心。他主演过多部经典作品,如《卷席筒》、《做文章》、《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及《拾女婿》,其中尤以《唐知县审诰命》(又称《七品芝麻官》)最为出众。在该剧中,他不仅担任主演,还亲自整理剧本,并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该剧改编成电影后,更是荣获第四届“百花奖”和“最佳故事奖”,香港《大公报》的评论甚至将他比作“东方的卓别林”。
在解放后的社会环境下,当时爱看丑角戏的小老板李春芳观看了他表演之后,对他的评价是:“你这个丑角并不俗气,看完了还有余味。”面对这样的赞誉,牛俊国请求老板给自己取一个合适的艺名。当时,这位老板考虑再三,最终提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名字——牛得草。据说,“猴子得山可以攀登、鱼儿得水可以游泳、猪得到糠可以肥胖,你姓牛,不叫‘牛得草’吗?”这一建议深受喜爱,从此以后,就有了现在大家所说的“纵横捭阖”的艺术名称。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功力的专业人员,牛德草曾先后担任鹤壁市豫剧团副团长和团长职务,是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曲家协会理事以及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此外,他还担任鹤壁市戏曲家协会主席,一直致力于推动并传承这门美丽而复杂的事业。“当官不与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台词几乎成了流行语,让世人铭记。
1998年5月30日,在享年65岁之际,伟大的豫剧丑角人物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新一代不断追求卓越,为人民服务。在那片青黄色的土地上,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地方村庄里,无论是在欢声笑语还是沉思默想中,都能听到或许见到那个穿着破旧衣服,用一种独特方式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上了,那个让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不是因为他曾经是什么,而是因为他成为了一段传奇。而这个传奇,就是关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身却走红江湖的大腕儿——他们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