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国豫剧丑行演员选段精选视频
豫剧丑角牛得草艺术生涯回顾
在中国戏曲的丰富多彩中,豫剧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中,丑角这一角色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喜剧元素的载体,更是传统戏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位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了辉煌岁月的演员——牛得草。
牛得草原名牛俊国,是河南省开封市人。在10岁那年,他开始学习戏曲,并且选择了文丑这一特殊职业。这一决定将伴随他一生,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师从李小顺,后又拜高兴旺、李同宾及京剧名丑萧长华为师,从他们那里汲取宝贵经验,为自己的技艺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苦练和不断探索,牛得草自成一派,其代表性角色“官丑”尤获好评。他不仅唱念做舞都达到了高峰,而且还力求贴近生活,使其表演既讲究程式规范,又充满生活气息。他的《卷席筒》、《做文章》、《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拾女婿》等作品,让观众们留下了难忘印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演并执笔整理的《唐知县审诰命》(即《七品芝麻官》,1979年晋京演出),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这对于当时来说是一大荣誉。此外,该剧改编电影版更是荣获第四届《大众电影》的百花奖和最佳故事奖,还被香港《大公报》赞誉为“东方的卓别林”。
除了个人成就之外,牛得草对社会也有着积极影响。一位老观众李春芳曾经评价他:“你演的丑角不俗气,看了余味深长。”面对这样的称赞,他感激地请求李老给自己取个合适的艺名,而最终得到了一句温馨而充满智慧的话:“姓候有侯得山、于有于得水,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这个名字如诗如画,将“小人物”的精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人忍俊不可支。
随着时间推移,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也曾在一次访华时说:“看待中国历史,我发现它像一个巨大的田野,每个人都像是种植者,他们播下的每一点希望,都能引领到未来。”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和豫剧团队领导人的牛德草,用自己的生命去播撒希望,用无数场精彩绝伦的小确幸来温暖人们的心灵。直到1998年5月30日,那位来自开封的小男孩,以65岁高龄离开我们,但他的传奇故事仍然激励着新一代追梦的人们,不断前行,不忘初心。
最后,在记忆中让我们再次听到那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用尽毕生的热情所赐出的欢笑,以及那些永恒的话语:“当官不与民造福,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话语,如同雨后的清晨一样清新脱俗,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宁静,也让我们的灵魂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