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名人郾明致敬古代智慧之光
郾明——汉桓帝刘志的生母,蠡吾侯刘翼的小妾。出身皇族,然而其籍贯及出身背景不详。蠡吾侯刘翼是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河间孝王刘开之子,本为平原王,但遭江京等中常侍诬陷,被贬为都乡侯。永建五年(公元130年),其父刘开上书朝廷,请求分赐蠡吾县以封给儿子 刘翼,并获得了朝廷的同意。
后来,郾明与蠡吾侯生下了儿子 刘志。随着时间的推移,郾明所生的儿子逐渐崭露头角。在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闰六月初一日,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毒杀了汉质帝 刘缵,不久后,他又在同年的闰六月初七日拥立了郾明的儿子 刘志为新一任皇帝,即汉桓帝。
此举引发了一系列尊崇者的行动。在九月戊戌日,汉桓帝追尊父亲 刘翼为孝崇皇,并将陵墓命名为博陵。而十月十二日,他又尊母亲 郾明为孝崇博园贵人,这标志着她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和平元年(公元150年)的二月二十二日,当时的皇太后 梁妠去世之后,一系列更加荣耀的事迹发生了。一同五月十九日,汉桓帝再次对母亲进行尊称,将她升格为了孝崇皇后。这一次,更是通过正式文书形式,如策命玺绶、车乘器用服饰,以及仪仗队器物等方式来表彰这一荣誉。此外,还特别设立宫殿——永乐宫作为她的居住地,并且仿照长乐宫旧制设置官职以及羽林卫士。
最后,在历史记载中的重要事件中,我们了解到当 元嘉二年(公元152年)的四月初四日,由于某些原因或病痛,最终导致郾明去世。当时,她被安葬于东园制作的漆画梓棺内,用玉匣装饰并口含珠玉,为她提供最优质的人生礼遇。此外,其葬礼过程耗资巨大,以至于官方不得不派遣高级官员如司徒持节、大长秋等监管整个葬礼过程,同时还邀请包括亲王、三百里以内各国诸侯在内的一众高官参与这场盛大的告别仪式。
《范晔·后汉书》评价道:“自吕氏、上官临制以来,无一人有殊号者。”而关于郾明,则“唯蕃王承统,以追尊之重特为其号”,正是因为她的身份和影响力如此显著,因此留下这样深刻印象。她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光辉璀璨而令人难忘的话题,而这些故事则被记录在《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等史籍中供我们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