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隋唐演义辽金之谜
隋唐演义:辽金之谜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汉族的隋唐两代,其他朝代如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往往被视为“异族”,而不被列入正史。那么,为什么辽金这两个强大的帝国不被包括在正史之中呢?这种排除是基于什么历史背景和政治原因?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探讨。
首先,从文化与语言的角度来看,隋唐时期以中文为官方语言,而辽、金则使用了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的语言,这与当时统治汉族的心理距离较大。明清两代的大臣们主编《资治通鉴》、《宋史》等正史时,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民族身份与文化传统,因此自然倾向于将自己所认同的文明作为中心。
其次,从政治上看,当时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南北分裂的问题,即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抱有抵触情绪。这使得后来的编纂者可能出于保护自己国家利益和维护民族自尊心,不愿意承认这些非汉族政权的地位。
再者,从时间顺序上讲,隋唐时代结束之后,大约有200多年的时间直到宋朝建立。在这个期间,由于频繁战争及内外交困,加之中央集权衰弱,使得中华大地陷入了混乱状态。而此间发生的事实并未得到足够广泛的记录,这部分历史因此成为了一片空白。随着时间推移,对这些事件了解程度越来越少,更别提能否完整准确地记载进正史了。
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战略上的考虑。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把辽、金这样的“异族”政权列入正史,那么对于那些希望恢复中央集权和汉化政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许甚至会引发新的动荡。此刻,他们选择忽视这些事实,以避免进一步加剧国内矛盾,是一种政治上的务实策略。
总结来说,“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涉及文化差异、政治偏见、历史遗忘以及战略考量等多方面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小说作品,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或《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被人们广泛传颂,而不是真正了解那一段真实且复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