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教科研网王敏破译鸟类起源密码解开自然界最古老的谜题
石家庄市教科研网:解密鸟类古秘密的王敏,像《生活大爆炸》中的宅男科学家莱纳德一样,穿着黑色方框眼镜、深蓝色上衣搭配牛仔裤和球鞋。尽管他不爱旅游,但几乎每年都会进行野外调查,无意间发现了鸟类化石。他不是普通的探险者,而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与团队一起破译了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密码。
在高中时期,王敏误打误撞进入了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这让他最初两年的学习充满枯燥感。但一次野外实习改变了他的看法。当书本知识得到现场验证,他才真正接受并渴望了解更多。在从古生物学到鸟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转变中,王敏逐渐深入自己的领域,并内心爱上了自己的工作。
就像一名侦探,每个骨骼都讲述着故事:“虽然化石不会说话,但你可以提出假设,再一步步去验证。”2015年,王敏团队发现了一块世界上最古老今鸟型类化石,将其命名为弥曼始今鸟。这项研究被评价为“近10年来有关鸟类早期演化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
通过对中生代鸟类系统发育分析,王敏表明弥曼始今鳥在系统树上的位置更进步,它们较早出现时间显示出地层与谱系关系不一致性。同时,也将除始祖鳥以外其他原始鳥類支系的起源和分异时间推前至晚侏罗世——白垩纪初期。
除了关注起源,还有关于早期鸟類食物来源的问题。它们失去了牙齿和厚重颅骨,却演化出了轻质喙以及特别消化系统,使他们能吞下难以消化之物而不咀嚼。“对于骨骼、毛发等难以消 化的事物,bird会以食团形式将其吐出,而非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一个九佛堂组反鳥綱标本中,一纺锤形团聚物含有狼鳍鱼骨骼碎片,被认为是最古老有关bird食團的记录之一。这件标本距今约1.2亿年,是迄今所知最远的一次观察到这种现象。
提及恐龙向bird进程尾部变化,最显著的是尾椎愈合成尾综骨。现在已知所有现代birds都拥有犁状尾综骨附带肌肉控制扇状尾羽展开闭合;相比之下,在更原始种群如反鳥綱或其他类型中的长杆状尾椎且稀少扇状羽样例。此前普遍认为犁状尾综骨及其伴随扇羽同行演进;然而,在多齿胫羽鸟这件1.3亿岁早白垩世反鴕嘴龍標本显示独立发展,即使没有扇羽,其犁状结构也已经存在,这挑战此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