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全场戏陈素真荣登第一位
陈素真:这位一生坎坷的“河南梅兰芳”,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非凡艺术才华,在戏曲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故事,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辛酸和挑战,从兰州到邯郸,再到天津,她的足迹遍布各地,但她的心永远回归于河南,这个她深爱的家园。在外省,她以“河南梆子大王”的名号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但在国内,她却遭遇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背叛和冷漠。
陈素真的高傲是她的标签,也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她不会低头,不会弯腰,不会讲漂亮话,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靠他人的认可。她是一位真正的人物,是一个不会被世俗标准所束缚的人。然而,尽管如此,她仍然面对着来自同行们的一种异化现象——他们似乎都在模仿同一种模式,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相同的小样品,没有丝毫独特性。而当人们将她比作国宝时,那份讽刺之意几乎可以触及。
陈素真的事业受到了宣传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但是也有人暗中阻碍。这一切,让我们思考,在艺术殿堂上,有多少默默付出的灵魂被忽视?有多少英雄人物因为某些不可告知的原因而沉默?
八十年代,“五大名旦”出炉,陈素真荣获第二名,这一成就是许多人无法企及。但更令人感慨的是,当常香玉去世后,被追授最高荣誉,而有些文人开始争夺这一称号,最终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的版面。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身边有太多盲目跟风的人,他们总是在寻找捷径,却忘记了原点。
早在那个时代,陈素真就已经被观众公认为“豫剧皇后”,并且成为第一位录制唱片的人物。上海百代公司主动邀请她录制唱片,并给予金钱上的支持,这明显表明市场对于她的认可和尊重。而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艺术家的价值往往超越任何人为之设定的框架。
我对 陈素真的欣赏不仅仅局限于她的艺术,更包括了他的个性。他坚持自己独特的声音,即便是在芸芸众生中,他也是那样的孤傲无畏。我曾听说过赵峥老师关于陈素真回乡任评委的事情,他病逝时,只有少数年轻演员、戏迷以及几位文人前来吊唁,而没有其他老一辈的大师前来致敬。这或许就是嫉妒吧,或许只是人们对伟大的 Artists 的忽视。(崔兰田先生对 陈素真是极度敬佩,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得到及时通知,因此错过了向他致意)。
如果再次评选,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将 Chen 素 真排在第一位。不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别人怎么评价,都不能改变我的看法——Chen 素 真 是 一代 一代 都难以企及 的 豫剧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