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春秋战国田骈战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田骈——战国时期的思想巨擘与教育先驱,曾是稷下学宫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与慎到齐名,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代表作《田子》虽已散佚,但在后世诸子中仍有所论及。
人物生平
田骈出身齐国临淄,稷下的重要成员,他以高洁之志,不愿仕途。在那个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战国时代,齐威王父亲田午便在临淄西边设立了稷下学宫,这里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各国的才俊。作为“稷下先生”之一,田骈不仅是彭蒙门下的学生,也参与了当时那场激烈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交流。
然而,当唐子背后的阴谋导致齐威王欲杀他时,田骈带着家人逃往薛地。孟尝君闻讯,即派车迎接,并给予他优厚待遇。他在孟尝君府中享受着丰盛美食和舒适生活,对于此前那些艰苦岁月似乎渐行渐远。当孟尝君问及对旧主齐国是否怀念时,他却回答说:“我思念的是那个说我的坏话的人——唐子。”这让孟尝君感到困惑,但也体现了 田骈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复杂情感。
个人作品
尽管《汉书·艺文志》记载《田子》共25篇,而今已无存,但作为先秦重要思想家的身份,田骈留给我们的思考依然珍贵。庄子的赞誉显示出了对他的尊敬:“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如彭蒙、田骈、慎到,他们听闻其风而悦之。”黄玉顺则指出,“彭蒙之道在齐,有至言;陈骈亦彼亦此,在万物,无为而治堪标榜。”
人物评价
庄子曾赞叹这些先贤:“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表明他们对于这些人的成就持有一定敬仰。而黄玉顺则从更深层次分析了他们提倡的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超越法制束缚的大智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虽然个人的命运多舛,但他们留下的思想却被后世传颂,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