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古代的诗人白朴之旅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旅
白朴(约1226年—1306年),字太素,号兰谷,以恒为名,出身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的士族家庭。随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他是元代杰出的戏曲创作者,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的父亲白华在金宣宗三年(1215年)中进士,并曾任枢密院判;他的叔父也曾是诗人。
生于这样的家庭背景,应享有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但不幸的是,他的童年却被战乱所困扰。在蒙古军攻陷汴梁时,他与家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金朝哀宗天兴元年的汴京城破之后,战争与饥荒使得小小的白朴失去了方向和庇护。幸运的是,那时候诗人元好问就在城中,将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这混乱之中挽救了他们的小命。
当时即便是在奔波逃难的情况下,元好问仍然视他们如己出,对待他们极其关怀备至。当白朴因疾病濒临死亡时,元好问甚至昼夜抱着他,不离左右,最终帮助他度过危机。此刻看来,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让我们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敬畏。
随后,小主人的父亲白华投靠南宋,但不久又转而投向大蒙古国。在蒙古太宗九年的某个秋日,当12岁的小男孩再次见到亲爱的父亲时,无疑是一场重逢。他的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达了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此外,他还感激地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对抚养儿女恩情的感谢:
顾我真成丧家犬,
赖君曾护落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