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音乐工作者的故事
自幼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程学勤的童年充满了黄梅戏的回声和音乐的旋律。每当夜幕降临,他总是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黄梅戏团队的演奏声,或者是在家乡路边偶遇那些流浪艺人的二胡声响,这些都是他记忆中最宝贵的时光。
六岁那年,他跟随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走了十里路,只为听那优美而动听的二胡曲。那个瞬间,他的心被音乐深深地触动,从此开始了他对音乐无尽追求的人生旅程。
上中学时,每天放学后,他都坐在民众黄梅戏剧团门口聆听他们排练的声音,那些旋律如同魔法一样,将他的心灵深深吸引。在那个年代,即便未经正规教育,但程学勤却凭借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对音乐的大爱,一步步成就了一名专业水平不低于正规学校毕业生的主胡演奏者。
1955年,当他目睹了时白林老作曲家的《春香传》之后,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渴望能够创作出与之相似的作品,因此开始尝试写作曲,而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尽管缺乏系统学习乐理知识和黄梅戏艺术体系,但他的热情和不断探索使得他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从1960年代初创作第一部作品《杜鹃》,到2005年的电视剧《明月清照》,长达半个世纪内,程学勤以超乎寻常的地位,在安徽省黄梅戏界独树一帜,为该地区打下坚实的地基。他不仅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更是安徽省黄梅戏音乐界的一面旗帜,是自学成才者的典范人物。
1984年的《渖婿招婿》、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以及1990、1992年的两部电视剧分别荣获国家级奖项,这些成就证明了程学勤作为一名现代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水平艺术工作者,其创新精神与原创力已经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认可。此外,《山乡情悠悠》的获得“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更是其事业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里程碑。
对于自己的作品,程学勤始终保持谦逊态度,无论是在金杯银杯面前还是在老百姓的心中,都希望能够有所贡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这份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有着浓厚兴趣的心态,以及对于新时代观众需求变化的一种敏锐洞察,使得他的每一首曲子都显露出一种既保持古色古香,又融入现代元素、新风尚的手法。这也是为什么说程序员认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就是让人们喜闻乐见,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