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智亭先生主讲国学讲座走进书香斋
在1924年5月5日,闵智亭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由于家学渊源,他自幼便对《留侯传》和陶渊明的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出世之想使他在1941年2月投身华山道教修行。在此期间,他深入学习《道德经》、《南华经》、《阴符经》等典籍,对道教义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闵智亭曾多次外出参访,以求进一步的学习。他先后拜师刘礼仙、赵理忠等高人,学习道教经韵及科仪。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前往武汉长春观,在监院陈明昆的指导下继续他的修炼和研究。
除了修为之外,闵智亭也精通书画古琴。他在玉皇山福星观期间,与周济、徐元白、李理山等学者结识,并从他们那里汲取宝贵知识。此外,他还与著名道教诗人黄夷吾交流思想,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1950年代初期,闵智亭参与翻检并修补明代《正统道藏》,这段时间对他来说非常珍贵,因为他得以结识许多知名学者,如陈撄宁和丁福保。这段时期,也让他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
随着时代的变迁,闵智亭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离开华山返回乡村,但1978年之后,当中国政策发生变化时,他又回到华山继续他的宗教活动和教育工作。
1985年至1992年间,闵智亭担任中国道协会的一系列职务,并且积极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他不仅是位杰出的宗教学者,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为中国道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