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联成立之初就像一位勇敢的先行者王献之以坚定的步伐迈进了历史的长河
王献之,东晋书法世家中的骄子,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在中国,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独树一帜。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以中书令著称,被尊称为“王大令”。他擅长楷、行、草、隶四体的书写技艺。
从小就展现出超群才华,与父王羲之并称“二王”,但他没有被束缚于父辈的风格,而是创新而独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小楷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以其外拓结体严整和姿态妩媚著称;行草代表作《鸭头丸帖》则展示了两层意思和墨色变化的节奏与自然气韵。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创造了独特的“稿行之草”和“一笔书”的草書体系,这些都深受后世推崇。其中,《中秋帖》作为他的代表作,展现了一种雄浑流畅的笔势,被列为清朝内府所珍贵的三希之一。虽然唐代有扬羲抑献的情况,但这不能否定他在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一面。
至今,人们仍然对他的作品如《碧玉版剪裱本》的二十八行版本保持着兴趣,这份作品虽失去了原有的分行布白意趣,却依旧展现出其卓越的手笔。在欣赏这些杰出的艺术成就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文字美学追求,也能领略到那时代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的一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