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之谜男儿当关京剧舞台
自幼酷爱京剧艺术。青年时期在南京、上海读书时,曾向陈大濩先生学戏;晚年专心研究余派、杨派老生和梅派青衣的演唱艺术,以及京剧音韵,均获较丰厚的成果。他见多识广,腹笥甚宽,会唱会演会拉琴,不少戏友向他请教,他都倾囊相授,绝不保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专攻杨派老生的万朝礼、姚小娟,梅派青衣计宛平、郑渝学等比较年青的戏友,已成为票房里崭露头角的骨干。
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位汪瀚老师——旦角为什么是男的?这个问题似乎简单,但却掩藏着深邃的情感与复杂的人文历史。
传说起源于明清时期,当时女性只能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而男性则被鼓励出入社会学习。因此,在那个时代,如果一位女性想要追求表演事业,她必须伪装成男人来到外面的世界。这便形成了后来人们对于京剧旦角必须是男性的误解。
其实,在古代中国,有些女扮男装的角色也非常流行,比如河北梆子中的“娘娘”,江苏昆曲中的“女扮男装”。这些角色不仅穿戴着男子服饰,还模仿男子的行为举止,以此来表现人物特点。然而,这种风俗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失,只留下了一些关于女子扮作男子形象上的记载。
汪瀚老师深知这一切,并且他认为这种误解限制了 京剧发展潜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旦角并不限于性别,而是基于对角色内涵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探索和理解。
最后,由于汪瀚老师对京剧艺术无尽热爱,他将自己所学所悟用心传授给后辈们,为的是让这门艺术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也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这份独特的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