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科研成果数据展示梦想在创新报国中实现
作为一名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罗安的科学研究路径并非平坦无碍,而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曾在韶关冶炼厂深入产业,用技术攻关解决企业用电装置自动控制问题,为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和产品质量提升做出了贡献。
“面对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是罗安提倡的科学精神。他的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他认为科学研究应该直面真问题,勇敢地去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贵溪冶炼厂,他团队发现变压器发热严重,这个谐波超标的问题被他视为一个需要克服的难题。通过不断的研制、调试、失败、改进,最终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混合型有源滤波装置,这项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有效地解决了谐波治理问题。
罗安认为,科学家的梦想就是要把科研成果付诸实践,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具备原创性思维,更需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他以自己在钢铁企业推广无齿槽搅拌辊和双向电源搅拌两项技术,以及在铜箔行业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设备方面取得的突破为例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介绍了实验室目前主要进行的一些原创性工作,如提高钢材纯度、高频电热、高效高质转化等领域。这些工作都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致力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罗安提出要培养“精气神”,即爱国情怀、专业知识、分析能力以及大工程观。此外,在当今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背景下,他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尤为重要,以多学科交叉方式面对重大难题,是当前科研攻关的一个关键方向。
总之,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对于罗安来说,“做科学研究不要随大流而要另辟蹊径”,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心路历程。他希望自己的毕生所学能够服务国家建设,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