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勇将科技湘军深耕医工交叉融合反问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能否助力中医药现代化
王杨:科技湘军深耕医工交叉融合,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助力中医药现代化
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王杨一头扎进了创新之旅。从一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他成长为专职科研人员,在近14年的时间里,只有他这一位专职科研人员。在湘雅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实验室里,冷板凳没白坐,从技术员做起,36岁时破格评上研究员职称。
王杨现主要从事中医药纳米交叉科学研究。他所领导的中西医协同团队发表了多个国际高水平期刊的科研成果,这些涉及到中医药自组装纳米水凝胶应用基础研究、基于精准医疗的药物控释、基于中药为前体的碳量子点开发研究等。
面对临床问题,王杨认为不能借助高分子等作为载体装载中药小分子,而是通过化学手段,对这些单体进行分析和二次开发,以提升疗效。他的团队不仅跨学科学习,而且成员背景也涵盖化学、药学、检验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采访时,王杨对湘雅医院历史如数家珍,更是对其成为国家级“四青”人才感到骄傲。他梦想让中国成为全球主流医学,并致力于用科技攻关解决临床难题。例如,他关于出血性脑病治疗的一项成果获得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项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活血化瘀使用中的传统理念,将其转变为循证医学上的证据。
作为科技工作者,王杨崇拜钱学森先生那句“外国人能搞的,不要说中国人不能搞。”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参与的事业正是中国人能做而外国人难以做到的。此刻正是勇攀高峰的时候,他希望大家都有梦想,用洪荒之力去实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