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智者孙光宪(901968)
孙光宪:五代十国词人之旅
《仁寿县志》记载,孙光宪的童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的学习。他的家族世代以农为业,但他却有着超越平凡命运的野心。他在二十岁时,毅然跨过二峨山,踏上了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漫游与求学之路。在资州、成都等地,他结交了当时蜀中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如牛希济、毛文锡等,并在他们之间展开了文学创作的初试锋芒。他的词作《浣溪沙》记录了他青春流转的一些真实情感:
“十五年来锦岸游,来曾何处不风流,
好花长与万金酬。满眼利名浑幸运,
一生狂荡恐难休,且陪烟花醉红楼。”
在成都,他度过了十五年的岁月,那是一段混沌而又迷茫的生活,一种被世俗所困扰,却又无力挣扎的情绪。在这期间,他留下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物画像和诗篇,其中就包括那首让人回味无穷的《浣溪沙》。
随后,他离开成都,再次翻越秦岭,将目光转向秦陇地区。在那里,与土匪强绅以及道士们相互往来,为后来的著述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段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心境。
公元925年,当前蜀国走向末期时,孙光宦正值盛年。他选择前往江陵避乱,这一决定改变了他余下的四十多年的生活轨迹。他未能返回家乡,只是在江陵度过剩余生命。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且具备政治敏锐性的官员,在唐朝末年至宋朝初期,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从陵州判官到南平国武信王府中的高级顾问。他的见识和智慧,让他成为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当梁震推荐他去南平国担任职务时,武信王即将发动对楚国的大规模战争,而孙光宦则提出了反对意见:“若此举成功,我军必定胜利。但如果失败,我们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随后,他继续担任各类职务,被授予紫金鱼袋,以表彰其忠诚与贤明。而在高继冲统治期间,当宋太祖派兵进攻湖南时,由于孙光宦的话语影响下,高继冲最终决定归顺宋朝,并献出三州之地给宋太祖。此举获得宋太祖高度评价,被授予黄州刺史,并加赠礼品及待遇。
然而就在开宝元年(968),尽管受到了皇帝召见之前,就因病逝世而不得再现身于历史舞台上。不过,即便是短暂的一生,也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心灵财富,为后人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