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中的航天员若生病应如航天医者石一般将风险降至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一个月。地面上最关心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医者”,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一直是航天员们的守护者,无论是在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组合体试验还是外场试验,她总能找到机会与他们同行。相比在地面,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状况更令她担忧。在没有医院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一套完善的医学处置程序来应对疾病。
石博士早有预见,她开始修订空间站工程中的疾病谱。她借鉴了国外载人航天史上的经验和国内数次任务的技术资料,对涉及上百种病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失重环境、压力变化、意外损伤和临床四类分类选出了89种可能发生的病症。这份工作耗时多年,最终形成了一份涵盖4类90种疾病的地球上的参考标准。
但这还不够,石博士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可执行的手册。她牵头制作了一部长达10万字的手册,这里面包含了医学预案、药品使用指南以及如何在太空中进行医疗处置等内容。而且,在2021年的某个模拟验证试验中,当一名航天员突然晕厥倒地时,他们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因为他们已经接受过训练,以便按照设计好的23项在轨医学处置程序操作。
通过建立这样的系统,即使是一般性疾病也可以在轨上得到治疗,而对于急性疾病,可以通过紧急处理来稳定或减轻其影响,从而减少返回地球的风险。同时,石博士还兼任乘组医生,为每位 astronaut 提供随叫随到的医疗服务,她始终保持着对他们健康状况的心理投入。“我们不能让任何风险存在。”她说,“必须将风险降到零。”
此刻,一切都看起来顺利,但科学家知道,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确保这些英雄们安全无忧地完成任务。此刻,我们为那些正在太空里奋斗的人加油,同时也感谢那些像石博士一样默默耕耘于科研项目中的“宇宙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