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缘豫剧奇缘河南河流般悠长的艺术史诗
《戏缘》:豫剧传承者孙崇涛的戏曲史诗
在《剧作家》杂志上,我偶然间读到了孙崇涛先生关于杭州大学时期的回忆,内容深入人心。后来我才了解到,他其实一直在“布局一场大棋”,并且因为他的贡献,我获得了全书《戏缘:孙崇涛自述》的阅读权。这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而是用散文叙述历史,用自述展现学术的一部别样的戏曲史。我快速翻阅完毕,留下的印象只有四个字:“人、戏、书、缘”。
首先说“人”。孙崇涛先生,浙江瑞安出生,与王起(季思)、黄宗江等为同乡;他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班戏曲系(导师张庚),与中国戏曲学院前任院长朱文相、周育德是同学。他1981年毕业后留院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并兼任博士生导师和戏曲史研究室主任。在退休后的2000年,他应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还曾访问过英国牛津和荷兰莱顿等地。他的主要成就包括《南戲論丞》、《風月錦囊考釋》、《戲曲優伶史》(合著)以及《戲曲十論》(台北版)。总结起来,作者是一位从南戲故乡开始求学至今,一直在海内外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其次说“戏”。作者对许多古典剧种都有独到的见解,无论是京剧还是杭剧,或是在祭祀中流传下来的目连戏,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在《戲缘》中记录了他少年时代看演出的经历,这些都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特别是提及他早年的温州观演记忆,不仅仅是亲眼所见,更有亲耳所闻,以这样的背景和视角,看似勾勒的是两代人的百年记忆,也就是近代音乐之美丽的发展过程,这让我感到兴奋而又自然。
再来说“书”。作者出版了14本专著,编纂图书若干,并发表文章300余万字,其作品获得多项奖项,如中国出版政府提名奖等。这些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但这并不足以满足他,他还试图创造性地弥补自己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他使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讲故事,让理论融入其中,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文化基因。
最后说“缘”。人们往往将不可预测却能实现愿望的事情称为“缘”。“缘”就是那些无法捉摸但又能够实现好事发生的心理状态或动力。而作者的大半生的生活轨迹几乎都是围绕着歌舞这一艺术形式展开。大半生的交往也几乎都是围绕着这门艺术展开。在风雨沧桑面前的半个世纪里,他的人生经历遍及南北,从省城到京城,“大地山河”常常伴随着一担扁担走过,而笔记依旧保持完好。这至少应该是一个秘诀之一,让老人仍然保持惊人的记忆力。而他的写作方式,不但用眼睛看舞台上的表演,更用眼睛观察世界,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精准表达,对一些重大事件,用寥寥数笔引发读者的思考能力。这样的写法既让浅显的人觉得有趣,又让深刻的人从中发现微言大义,即使专业学者,也可以看到社会变迁,从中学习治学态度和方法,以及如何作为一个公民。
因此,《戲緣》,虽然难以言喻,却培养了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段生命故事。此乃真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