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正直脸谱陈希曾的票友之旅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我的祖辈们就像京剧中的英雄一般,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戏曲的气息。儿时的我,便被这些声音和故事深深吸引,开始了一段与京剧结缘的旅程。小学的时候,我跟随叔父陈顺孙学习老生唱腔,那时候,他的声音就像是一种力量,让我沉醉。在初中时期,我向苏少卿先生学习,这位剧评家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表演,更让我对戏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高中阶段,我遇到了程君谋先生,他是上海四大谭票之一,对于谭派唱腔尤其精通,他的指导让我的基础更加扎实。
然而,最让人着迷的是余派,这种独特的声音仿佛能触动心灵。我收集了余叔岩的唱片,一遍又一遍地听,每一次都是新的发现。当我决定追寻这份热爱,我遇到了刘叔诒先生,这位老师不仅是名教师,也是我人生的重要导师。他聘请我到江苏戏校京剧系当助教,那个周末休息的时候,我都会去他那里学艺。为了掌握音韵和声调,我还专心研读《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当有疑问时,就直接向作者苏雪安先生请教,再结合实际演出做到融会贯通。
从12岁登台第一次扮演角色至今已超过五十年,从未间断过对京剧的研究和探索。这期间,不论是在排练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无数位老师给我指点,如白玉英、林澄伯,他们都是艺术上的贵人。而马宝刚老先生则是我身段技巧的一面镜子,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更多关于舞台表现力的事项。此外,还曾尝试各种角色,从老生到丑角,每一种都让我成长。一直到退休后,又开始教授新一代票友学生,并担任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特色班的 京剧教师。
此外,由于曾经在南京度过20年的黄金时代,所以也被上海票界亲切地称为“南京余叔岩”。我的名字虽简单,但背后的故事却丰富多彩。在东方电视台和卢湾新闻分别接受过两次专题采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世界。那些记忆如同碎片般散落在时间里,每一个瞬间都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