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陈希曾票友之间的艺术传承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常有京剧的旋律回荡,每个角落都似乎隐藏着一段段传奇。他的祖辈们都是京剧爱好者,从小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小学时期,他便跟随叔父学习唱老生戏,而中学时期则是向著名剧评家苏少卿先生学习,后来在高中阶段,他又师从程君谋先生,这位“汉口谭鑫培”的称号让他对谭派的唱腔尤其钟爱。
陈希曾最为迷恋的是余派,他不仅听着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反复琢磨,还专心致志地寻访并结识了余派的一些高级教师。在成为化学学系学生期间,他还得到了刘叔诒先生的指导,当时刘先生担任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陈希曾利用周末时间去南京向他请教。他深知要想精通京剧,就必须懂得音韵,因此他也认真研读《京剧字韵》、《京剧声韵》,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地方,他会直接向作者苏雪安求教,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
在12岁登台演出至今五十多年里,陈希曾从未间断过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他不仅是在排练中向老师白玉英、林澄伯学习,还特意前往马宝刚老先生那里学习身段技巧,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他演出了20多场老生戏,并且尝试过其他角色,如丑角、小生、花脸等。此外,由于他的广泛兴趣,他还学会了操琴和司鼓,以及昆曲。退休后,他甚至开始教授一批票友学生,并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 京剧教师。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陈希曾还担任过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在此期间接受了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有线电视台两次专题采访,其所做栏目均成功播出。这二十年的黄金时代恰恰是在南京度过,所以他被上海票界亲切地称作“南京余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