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程派- 陈希曾独唱记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我的祖辈们就像京剧中的英雄豪杰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家中常有京剧的声响和色彩,儿时的我便如同一只小鸟般,随着旋律飞翔,跟随着父亲、叔父学唱那些经典的老生角色。小学时代,我曾与陈顺孙先生学习,那位师傅对戏曲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教导我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情感都让我深受启发。
中学时期,我向苏少卿先生请教,那位知名的剧评家不仅给我讲解了戏曲背后的历史,还让我领悟到了演技之美。在高中阶段,我走上了学习程派谭派唱腔道路,与程君谋先生共襄盛举。那位传奇人物以“汉口谭鑫培”闻名于世,他对谭派唱腔尤其是发音吐字方面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
然而,最让人激动的是我对余派的情感纠葛。我迷恋余叔岩那独特的声音,那种半抑扬半顿挫,让人心醉。我将他的十八张半唱片翻来覆去地听,从中汲取灵感。为了追寻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结识了刘叔诒先生,那位资深教师成为了我的师傅。他不仅教授给我余派,更聘请我进入江苏戏校京剧系担任助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当我踏入化学系的时候,刘老师依然没有放弃他对我的影响,他成了南京的一股力量。在那里,我利用周末时间向他请教,不断探索京剧背后的音韵世界。我阅读《京剧字韵》、《京剧声韵》,并且通过实践将理论融会贯通。对于白口这一技术,也是从刘老师那里学来的,而这正是余派的一个亮点。
五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一直坚持学习、研究和实践 京剧。这段旅程里,有辅导老师白玉英和林澄伯,他们在排练中为我指引方向。而马宝刚老先生则让我见识到了另一种高超的手法——身段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扮演老生的角色还是反串其他类型的人物,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退休后,一批新一代票友学生前来求学,他们是我传承知识、经验的一部分。而作为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的身份,再一次让我站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真正的心灵体验。当东方电视台和卢湾新闻采访过我们时,我们的事迹也被播出到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故事。
所以,当人们提起“南京余叔岩”,他们是在赞颂那个时代,也是在记住那个名字背后的人——即使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我们的热爱与投入却是一致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