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战略家樊於期的军事智慧
樊於期——战国末期的忠义英雄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原为秦国的高级将军,后因在伐赵战争中遭遇失败,被迫逃亡至燕国。在燕国,他深受太子丹的赏识和信任,并参与了对秦王政刺杀计划,但最终因自刎而死。
关于樊於期是否即桓齮这一点,由杨宽在《战国史》中提出了假说,但由于缺乏充分证据,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人物生平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时,吕不韦为了报复五国攻打秦之仇,便发动了对山东五个国家的大规模进攻。蒙骜与张唐率领五万大军先行攻击赵國,而成蟜和樊於期则被派遣为后续部队。然而,在尧山之战中,秦军未能取得胜利。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熟悉军事,因此他向樊於期求助。樊於期利用这次机会揭露吕不韦私底下的野心,并建议通过传布檄文来宣扬淫乱宫闱的丑闻,以此来除掉吕不韦并拥护嫡长嗣。此计果然奏效,使得秦人对于吕不韦怀有疑虑,最终导致了其失势。
随后,樊於期继续担任将军,与王翦、杨端和联合攻打赵國,大败赵軍,将扈辄杀害。但在公元前233年的再次攻打赵國時,他面对赵將李牧,又遭到重创,被迫逃往燕國,並成为燕國大将军。而当秦滅趙後兵至燕南界時,他选择以身殉节,为自己以及国家带来了荣耀。
据记载,荆轲曾经亲自找到已经流亡于燕国の樊於期,对他提出了一项计划:如果能够拿到他的首级以及庶地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那么荆轲就能顺利完成刺杀任务。然而,当荆轲提出了这个请求时,只见樊於期仰天长叹痛哭流涕,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家族都已被灭绝。他最后决定接受这个请求,并在荆轲的手下自尽。这段历史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们为了国家、朋友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即使到了生命尽头,也没有放弃过誓言与牺牲,从而赢得了人们敬仰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