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空中剧院京剧2017陈希曾票友演绎古韵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弥漫着京剧的气息。从小,他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不仅是因为家人的影响,更因为那个时代的浪潮。他在小学时期跟随叔父学习老生唱腔,在中学时则向苏少卿先生求学,这位剧评家的指点不仅让他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阶段,他遇到了程君谋先生,这位“汉口谭鑫培”之称的老师,让他对谭派唱腔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陈希曾最为迷恋的是余派,尤其是余叔岩那独特的声音和表演风格。他收藏并反复聆听余叔岩的一张半唱片,那些旋律和韵味至今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在寻找余派名师的时候,他结识了刘叔诒先生,当时刘先生担任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而陈希曾恰巧考入化学系。每当周末休息时间,他都会前往南京,与刘先生一起学习、讨论,并且探索京剧中的音韵规律。
为了掌握更多关于京剧声韵知识,陈希曾还专心研读《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对于其中难以理解的地方,从不吝啬地向作者苏雪安请教,再结合实际演出进行实践与融合。刘先生白口技艺可谓是余派楷模,在学习过程中,陈希曾努力揭开其背后的规律性,使得自己的演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里,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陈希曾都始终如一地投身于 京剧的事业。他不仅参与过多场票友活动,还接受过白玉英、林澄伯等辅导老师的指导,并且专程去马宝刚老先生处学习武术,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表现力。此外,他也尝试过操琴与司鼓,同时还涉猎昆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
退休后,陈希曾没有停止他的爱好和传承工作,而是成为了一批票友学生的教练之一,并且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京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担任过上海五里文化中心 京剧队负责人,被上海东方电视台与上海有线电视台卢湾新闻两次专题采访,其中所做节目均成功播出。这一切成就,让他获得了“南京余叔岩”的美誉,是对他无数付出的认可。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最初对他的启蒙——北京那些年流淌的心声。